〈真話大冒險〉後疫情時代 通膨、人力失衡大挑戰

魏邦賢 2022/01/26 11:40 點閱 2085 次

美國首席防疫顧問佛奇、國際衞生組織歐洲區辦事處主任克魯格都分別發出訊號,新冠肺炎疫情Omicron觸頂後,有望趨緩轉圜,但是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勞力供需失衡,正嚴厲挑戰各國。台灣面對疫情及經濟新情勢,準備好了嗎?挑戰相當嚴竣。

WHO:疫情今年結束

佛奇說,美國東北部確診病例攀峰後,迅速降溫,南部州、西部州確診病例可能持續攀升,但疫情將出現轉圜。WHO歐洲區辨事處主任克魯格表示,歐洲正走向疫情尾聲,若Omicron 疫情消退,將有數周或數月免疫期,這歸功於疫苗、染疫後免疫,或季節性感染減少。譚德塞認為,若採取正確措施,疫情嚴竣階段可望今年結束。

世界各國現在抗疫策略各有不同,或打第三劑、第四劑疫苗,開放社會活動,達到群體免疫目標,或續採取堅壁清野,嚴厲管制措施,各有不同考慮。台灣仍採取清零政策,是否需要調整,應可參酌世界各國策略及現況,作最有利的決定。

疫後經濟挑戰嚴峻

疫情趨緩後,通膨及勞力吃緊挑戰,並不輕鬆。前行政院長陳冲最近表示,百年罕見的通膨已經來了,他不認為政府查價能有效抑制漲價,自由競爭市場,業者任意漲價,生意就會流失,漲價必有原因,政府要搞淸楚問題癥結,否則只是治絲益棼,沒有意義。

去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1.96%,其實從2021年9月就已經超過2%,人民已經很有感了,查價只是短暫效果,物價終將反應生產成本。全球通膨,最大因素是世界各國大印鈔票救急,美國聯準會2008年資產負債表2兆美元,去年底達8.97兆美元,國債飈升到30兆美元,再加上全球供應鏈斷鏈,航運受阻,成本大漲所致。

CPI統計恐失真

經濟學家都了解,CPI統計數字可以扭曲,例如高房價資產價格,不在其中。石油、電、瓦斯、糖、水、交通等能源或大宗物資,政府透過國營事業吸收生產成本,或限制企業漲價,扭曲市場機制,也可以創造亮麗的CPI數字,但是效果短暫,終將反應真實成本,人民最終還是要面對通膨壓力。

如何拆解通膨這顆大炸彈,政府有必要考慮透過貨幣政策,升息或減少公債發行,逐漸收緊貨幣供給,降低通膨壓力。對於國營事業吸收的成本,政府應依序有計劃地逐步反應在價格上,否則勢必拖垮國營事業,降低生產品質及安全,終非長久之計。

勞力失衡挑戰大

至於勞力供需失衡,政府應重視問題嚴重性,最近各行業缺工、缺才普遍嚴重,國際掀起搶工、搶才風潮,不僅科技產業如此,國內營建業缺工,已直接導致半導體產業建廠進度延宕遲緩,影響競爭力,甚至連內需消費型產業,如餐飲、觀光旅宿業,普遍招才困難,政府必須重視。

人才、人力因疫情期間,企業經營困難,經濟秩序大亂,勞工失業普遍,人力供需失衡,再加上少子化,高齡化嚴重,年輕人力驟減,都是台灣後疫情時期嚴竣的挑戰,如何使人力供需平衡,政府必須縝密規劃,滿足經濟發展及勞工生活需要。

疫情、通膨、人力供需,影響人民生活至鉅,正嚴厲考驗政府施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