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金屬材料研究員林欣蓉(右)指出,最新技術能有效分離鋰電池中的有價金屬。(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69/669/big/%E5%9C%96%E8%AA%AA1%EF%BC%9A%E5%B7%A5%E7%A0%94%E9%99%A2%E9%87%91%E5%B1%AC%E6%9D%90%E6%96%99%E7%A0%94%E7%A9%B6%E5%93%A1%E6%9E%97%E6%AC%A3%E8%93%89%EF%BC%88%E5%B7%A6%EF%BC%89%E6%8C%87%E5%87%BA%EF%BC%8C%E6%9C%80%E6%96%B0%E6%8A%80%E8%A1%93%E8%83%BD%E6%9C%89%E6%95%88%E5%88%86%E9%9B%A2%E9%8B%B0%E9%9B%BB%E6%B1%A0%E4%B8%AD%E7%9A%84%E6%9C%89%E5%83%B9%E9%87%91%E5%B1%AC%E3%80%82%EF%BC%88Photo_by_%E7%B0%A1%E5%98%89%E4%BD%91%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jpg?1642483874)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工研院發表最新技術,成功分離廢棄鋰電池中的高價金屬!資源回收基金管理會組長曹芝玲18日於記者會表示,目前粉碎鋰電池產生的混合粉末,多輸出國外或作為煉鋼輔料,每公斤價值僅80元新台幣。工研院金屬材料研究員林欣蓉說,工研院最新分離技術能有效分離出95%的有價金屬,其中氧化鈷的價格高達每公斤800元。
分離技術提升價值
曹芝玲表示,「鋰電池無所不在」,包括3C產品、電動運具中都有鋰電池的身影。而隨著綠能轉型,電動車逐漸取代燃油運具,交通動力鋰電池用量也在近5年快速成長。環保署預估,2025年台灣鋰電池廢棄量,將達每年1100公噸。
她指出,現行國內仍以破碎分選的方式處理廢棄鋰電池,最後產出正、負極材料混合的「黑粉」,但因為台灣沒有能力處理,大多將包含有價金屬的混合粉輸出國外,或者作為煉鋼的輔料使用,每公斤價格不到80元。
林欣蓉則表示,工研院花了3年研究鋰電池的回收處理,研發出更精密的純化分類技術,能將95%以上的有價金屬分離出來,其中每公斤氧化鈷的價格高達8百元新台幣,價格為「黑粉」的十倍。這些貴重金屬能留在國內繼續使用,再次製成電池或應用在合金上,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
回收才是第一步
然而目前台灣電池回收率僅約47%,有一半的電池仍沒有妥善回收。曹芝玲也指出,必須「先收回電池,才有辦法再次利用」,再次向民眾呼籲,民眾可以將廢棄的電池拿到隨處可見的超商、量販店等地方進行回收,提升回收量能。
林欣蓉表示,目前鋰電池種類複雜繁多,每一種電池都有不同的金屬組成,導致後續的分類流程不同,如果能進行適當的分類,後續的流程也能更加順利。同時,她也指出,目前相關技術的設備仍然「不便宜」,且資源回收廠商要取得設廠土地的成本也愈來愈高。
資於回收基金管理會專門委員魏文宣則透漏,雖然此技術為新興技術,但已經有與國內的廠商進行接洽,據她知悉,目前已經有「兩間廠商簽署備忘錄(MOU)」,更期盼能有其他大企業領頭進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