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風、光、熱、海、氫、儲、費」是台灣綠能發展7方向,其中風電發展最快,預計2026年會生產55億度電!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12日於天下經濟論壇表示,綠能發展的成本將隨規模擴大而逐漸降低,且隨儲能技術發展,也能有效應對缺電的問題。亞東工業氣體總經理特助吳彥則指出,台積電半導體製程中需要氫能協助,綠氫供應將成為半導體業的轉型關鍵之一。
曾文生說,台灣的綠能政策可以濃縮為七字口訣「風光熱海氫儲費」,即風電、光電、地熱發電、海洋能、氫能、儲電技術與碳費制度。他舉風電為例說,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最快,預計2026年能生產55億度電。為了發展離岸風電,會加強重工業的發展,提供風電的硬體設備需求,而在海事工程上的進步,也會連動海洋能發電的發展。
政府綠能7方向
世界已有146個國家已宣示淨零排放的目標,台灣如何跟上腳步?曾文生首先指出,「碳關稅是影響最大的措施」,因為只要有國際貿易就要討論關稅,這是穿透主權國家「最重要」的減碳政策。他指出,除了歐盟外,Apple、Google等大企業在淨零排放做出了相關承諾,台灣企業更需加速跟上綠能轉型步伐。
他指出,綠能轉型面對到的挑戰為,法令規範不足、時間與成本的問題。他說,綠能發電有「規模經濟」的特色,成本會隨著規模擴大而逐漸下降,且再生能源不會因為國際能源價格變動,未來發電成本能夠更明確的估計與掌握。
針對台灣尖峰缺電的問題,曾文生指出,調解尖峰發電不足的關鍵,是水力發電,其總裝置容量共454.16 萬瓩,能挺過發電尖峰。此外,鑽研儲電技術也有助於調節電力,同時台電也開始向民間購電,預計愈來愈多的民間綠能會加入發電市場。他信心表示,愈來愈多尖峰缺電的問題,會隨著技術發展而解決。
氫能時代將到來
亞東工業氣體總經理特助吳彥開場說,自己是從事「買空賣空」的行業,購買氣體,然後生產出高純度的氫氣、氮氣等。他說,氫能的優點在於能協助乾淨且穩定產電、且能進行長距離運輸、長時間儲存,並預計投資150億新台幣在台灣氫能與減碳設備上。
他說,未來預計有18%的發電量來自氫能,使用於氫能車,氫能發電等項目。「護國神山」台積電的EUV反光鏡製程過程中,需要氫氣協助清潔過程產生的不純物,所以半導體產業對氫也有很大的需求。如何加速不排碳的「綠氫」的生產,也是台積電能否加入「RE100」的重要關鍵。
吳彥指出,過去是以石化能源方式進行鏈解,會產出有碳足跡的「灰氫」,但近日則致力以「水電解」的方式來生產「綠氫」。他說,歐洲對「灰氫」、「藍氫」與「綠氫」都有相關的規範與限制,希望在台灣也能很快能看到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