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漫談〉小心數字誤用—上帝的統計思維

于國欽 2021/12/14 09:42 點閱 1368 次

現代人愛用數字,除了政府經常公布統計,企業也喜歡用KPI,數字管理原是好的,不過若用過頭了,那可能是災難。一旦上位者想借數字吹噓,下位者想藉數字示好,數字必釀禍害。

政府經常在公布通膨、失業、薪資、所得分配之後,就被揶揄嘲諷,持平而論,有時候錯不在政府,是民眾不明白數字內涵,但有時候政府確有可議之處。

重視數據 不利用數據

過去有些調查,數字好看時,政府就廣邀媒體開記者會發布,難看時就不發或者乾脆停辦,或者低調的在網路上發布,最後又變成不定期發布,問其理由,或謂抽樣方法不成熟、或謂欲與國際接軌,其理由之荒謬,令人歎為觀止。

事實上,發布數字如此繞來繞去,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執政者把數字視為成績單,誰會喜歡讓成績單難看?於是遇到好數字便敲鑼打鼓的公布,不厭其煩的宣揚,遇到數字難看就找理由讓它少曝光,甚至消失,這種數字觀可謂荒唐至極。須知,數字不是成績單,而是體檢表,看到好數字固然該高興,看到壞數字更要警惕,這才是正確的統計思維。

看數字超過上帝?

西元前一千年,大衛這位以色列君王,有一次吩咐大臣普查王國的百姓、軍隊及國勢,統計出爐,立即引來上帝震怒,瘟疫漫天蓋地而來,舉國哀鴻遍野。以欽定本聖經為藍本的Ryrie study Bible認為大衛遭懲的原因,在於他相信數字過於相信神,其原文如下:「David's sin was in putting his faith in numbers rather than in God.」。

早大衛五百多年的摩西,當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也曾普查各支派的人口、軍隊,但這份統計非但沒有召來上帝的震怒,反而得到祝福,讓以色列人得以在曠野穩步前行而至應許之地。

為管理或為顯揚?

摩西和大衛同樣做統計,何以一個帶來祝福,一個引來災難,這是許多研讀聖經者所不明白的。事實上,若細心揣摩,當可明白其間的差異就在於動機,摩西的統計是為了管理,而大衛是為了顯揚,以此反省今天政府的統計、社會各機構的KPI,我們到底是走摩西的道路?還是大衛的道路?必須好好深思。

想想,耶穌在地上傳福音三年半,最後只得了十二門徒,其中還有一個賣祂的猶大,從KPI來看,耶穌的績效不怎麼好。再看使徒保羅,新約聖經有十四卷書信是他寫的,其傳福音的足跡遍及羅馬、雅典、加拉太、亞細亞等地,於晚年他卻說:「凡在亞細亞的眾人都離棄我。」保羅的KPI也是很差的。

但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天下許多事情是數據無法衡量的,耶穌只得了十二個門徒,保羅最後落的孤家寡人,KPI看似不佳,但從百年、千年來看,這世間有幾人能比得上他們?

沒有正確的統計觀,非但統計不出個名堂,最後還可能陷入追求指標,忘了目標,甚至弄虛作假的地步,如此數字觀,能不召來災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