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應台海危機準則

醒報編輯部 2021/10/06 17:04 點閱 934 次

十月台海上空註定不平靜。十一中國國慶38架戰機攪台,5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就任,即抗議前日56架戰機又來,10日台灣空軍究竟能否平靜展示軍力,挑戰極大。中美對抗,戰場選擇台灣,合適嗎?

既來之,則抗之

中國大陸現在最夯的電影是「長津湖」,述說韓戰期間,共軍「以眾擊寡」抗美援朝歷史,票房超越22億人民幣。把過去最不願意回憶,中美兩軍陣亡比例達40:1,重新搬上螢光幕,目的人盡皆知,無非激發同仇敵愾,推高抗美士氣。具體做法,卻將戰場從南海,移往台灣。4天149架次戰機繞台,困擾不堪。

蔡英文總統投書「外交事務」刊物說:「台灣若落入中國之手,將對將亞洲和平引發災難性後果,台灣一旦受到威脅,將傾盡全力自我防衛。」全文目的應是呼籲美國重視台灣重要性,拉高民意支持度。然而新冷戰戰場選在台灣,最「災難性後果」殃及全體台灣人民,並不妥當。

外交部長吳釗燮替國防部長發言説:「台灣堅決抵抗中國武力入侵」,國防部長邱國正的看法更堅定,他說「共軍頻繁侵擾,對我空軍、海軍造成沈重壓力,但是壓力也是助力,督促我們做好戰備準備。」

美承諾不開戰?

美、英、澳合組「AUKUS」防衞聯盟,協助澳洲建立核潛艦海軍,眾人皆知舞劍目標是誰。承受越來越沈重新冷戰壓力,習近平公開宣稱,「對中美關係不抱幻想,紥實做好戰事鬥爭準備。」戰場在那裡?經濟學人雜誌說,「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方。」不言而喻。

政客頻將中美對抗情勢,拉升至「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層次,軍方看法如何?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在1月8日國情緊張之際,召開祕密會議,對高階將領耳提面命,千萬不能接令動武,除非有他副署,並且兩度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會聯合參謀部長李作成,再三保證,美方不會向中國開戰,又承諾如果開戰,會提前告知。

軍紀散漫堪憂

密利9月22日又在赫爾辛基,和俄羅斯最高軍事將領會談6個小時,雙方坦誠溝通,美軍說會談目的在「減少風險,並在運作層級化解衝突」。軍方深知兵凶戰危,尤其美、中、俄各擁核武,萬一真動武,下一場人類戰爭,極可能回復石器時代場景。

台灣積極採購先進武器,自我武裝成「刺蝟」,讓中國大陸不敢接近,理想甚佳,但是如果一再發生如雲林憲兵隊驚爆集體簽賭案、海軍艦長與女士官獨處三小時「修電腦」,或空軍先進戰機F-16V竟然會「吃土」。如此軍紀,如何面對中國挑戰?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說,軍事是政治延伸,又說戰爭是一隻真正的變色蜥蜴。解決台海危機,端賴政客智慧,絕對不容許將台灣變成戰場,不論「刺蝟」究竟能刺傷獵人多深,最終倒霉的是獵人還是「刺蝟」,不諭自明。

不戰而屈人之兵,應是當今政府因應台海危機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