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悖論的世界需要更高的智慧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10/04 16:11 點閱 954 次

英國這樣的先進國家,居然會因為缺油導致加油站大排長龍?更誇張的是,沒有油不是因為缺油,而是沒有足夠的油車司機來運送。

之所以沒有司機,是因為英國公投脫歐之後,英國雇主無法自由聘用歐洲勞工,加上現在新冠疫情的蔓延,導致有大批歐盟勞工離開英國。英國想要脫歐,是為了尋求政治跟經濟上的自立,沒想到最後卻成了拖垮英國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民生用電受創

除了英國之外,另外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同樣出現電力供應不穩的狀況,不但主要都市出現缺電、限電情況,就連中國引以為豪的工業供應都出現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至今仍然大量仰賴火力發電,且比例高達七成五以上。

過去中國主要的煤炭供應國是澳洲,現在兩國因為政治引發經濟衝突,中國拒買澳洲煤碳,但是卻遲遲找不到更好的煤炭供應國,結果讓大批火力發電廠無煤可燒,不只中國民生用電受創,連帶影響全世界的經濟營運。

從互賴到脫軌

在全球化這麼多年後,雖然因為中美的衝突,使得冷戰的氛圍不斷在恢復,但是在地區衝突之外,經濟的互相依賴其實很難走回頭路。就算中美對峙成這樣,中國人卻已經幾乎人手一支iphone,中國的手機廠牌華為被制裁,但是小米卻迅速補上了這一塊空缺,照樣是世界第二大廠牌。

身在台灣的我們,也必須要思考,當我們跟中國的對峙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經濟是否能夠順利從互賴到脫軌?最近台灣的水果遭到中國退貨,甚至拒絕進口,雖然中國強調是因為病蟲害,但是核心的問題恐怕還是政治的對抗。

尤其台灣跟中國都申請加入CPTPP,該組織是象徵著更緊密的經濟互賴,與現在的政治對抗是背道而馳,未來如果兩方都加入,關係恐怕也得重新評估。

政治、經濟的兩難

國民黨的新任黨主席選舉已經結束,這幾天各黨各地的議員選舉布局已經緊鑼密鼓的進行。可以想見,兩岸議題依然是接下來選舉的重心,台灣畢竟是世界村的一份子,當國際社會已經陸續證明政治跟經濟無法完全脫鉤,台灣的選舉也該認真思考,如果要選擇持續對抗,我們有多少經濟備案?

雖然台積電已經成了全世界都需要的重點產業,不過也不能否認台灣在更多領域需要各國的商品。尤其是碳關稅已經成了歐洲跟美國的既定政策,未來台灣有兩百多項產品輸入歐洲前,都需要確保符合WTO的規範。台灣對世界的倚賴只有增加,沒有變少。如果思考只限於政治,那恐派就會與世界脫節。

政治在走,經濟也在走,如同人的兩腳,必須交替前進。希望台灣的政治人物與人民,要用更大的智慧來思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