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加黑天鵝 全球「水深火熱」中(20210809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 2021/08/15 20:06 點閱 70562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台灣整合防災工程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竇興韻、陳美君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現在全世界正陷在「水深」、「火熱」之中,今天要討論的不是疫情,而是很多洪害災情,很多地區高溫熱浪,影響人類的生存;而且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在發生。

不管是野火或洪水,這些都會使人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威脅,先請賈博士幫我們分析一下,最近關於野火和洪澇是怎麼樣在全世界肆虐?

各地水深火熱

賈新興:每一年夏季北半球最容易出現一個地方「水深」而另一個地方「火熱」的腳本,其實隨著地球發燒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每年這樣的腳本都在各地輪番上演當中。

以今年來看的話,其實從六月下旬到七月,出現北美、加拿大的高溫事件,加拿大出現49.6度的高溫、森林大火焚燒等;另外,到了七月左右,出現日本的梅雨季,從電視新聞看到梅雨季造成山崩、土石流的狀況;再來就是中國河南省鄭州出現大水,一天雨量就超過歷史紀錄。

阻塞高壓天氣衝擊

這樣的腳本轉換個場景,可看到歐洲也出現洪水事件,南歐出現了高溫熱浪天氣事件。我從兩個角度來做說明,在什麼樣的天氣型態之下,最容易出現這種高溫熱浪以及伴隨這種洪澇的事件?一般來說,當我們翻開大氣的高空天氣圖時,如果看到它出現像希臘大寫字母「Ω(Omega)」形態的阻塞高壓時,在這個阻塞氣壓的正下方,就容易出現持續性的高溫熱浪天氣。

從今年加拿大、北美熱浪,或者是去年歐洲的熱浪、甚至更早之前,2003年歐洲熱浪死了將近六萬人這種天氣型態,都是跟大氣當中出現「Ω(Omega)」形態的阻塞高壓有關,在這阻塞氣壓的天氣之下,天氣非常的穩定,帶來持續性的高溫,整個熱量就沒有辦法散出去,就形成一個持續性的熱浪天氣。

高空槽線易生洪澇

第二,「Ω(Omega)」形態阻塞高壓的左邊跟右邊,就是氣象上所謂的「高空槽線」,在這高空槽線下,就會比較容易出現淹水甚至洪澇事件。

由於地球發燒,夏季出現這種「Ω(Omega)」形態阻塞高壓的頻率跟強度,其實也有越來越多的現象。所以最近有很多組織以研究論文去分析,在氣象當中像高溫熱浪、淹水事件等,到底是不是跟人為或過多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

溫室氣體肇因

基本上高溫事件大概有60、70%都是跟人為溫室氣體過多的排放,造成地球發燒所帶來的一種後果。不過若說到淹水事件,比如說台灣這幾天出現了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偏強西南季風的影響,是不是因為地球發燒所造成的?這是比較複雜的,需要進一步做科學上的探討。

也就是全球各地,因為地球發燒,使得氣象上這種「Ω(Omega)」形態阻塞高壓出現的頻率跟強度越來越多,以至於高溫、熱浪、野火的事件,頻頻在各地上演,我想這是地球發燒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後遺症。

問:謝謝賈博士的分析。我想請教一下賈博士,剛剛所提到的高溫事件有60、70%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效應所產生的,但這兩年來因為疫情,人類活動的速度趨緩,全世界很多地方還封城了,所以也有一些研究指出,節能減碳在這兩年達到不錯的效果?

疫情影響人類活動

如果的確是這樣,那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量有沒有降低?這是不是也是個很好的測驗,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減少活動量,那「水深火熱」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呢?

賈新興:確實,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很多的經濟活動都暫停,整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有減少。

只不過,大氣當中的溫室氣體,其實會在空氣中殘存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至少都可能會停留十、二十年之久。所以,我們過去這一兩年,因為COVID-19造成經濟活動稍微趨緩的現象,雖然讓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點點,只是整個長期的大趨勢上,還是阻止不了地球發燒的狀態。

減碳要更長期推動

所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是一直積極努力的呼籲,大家一定要更持續性的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歐盟已經開始制定一些策略,比如說2030年,可能汽油車都不能賣,都要改用電動車;美國它也宣布要50%以上都要改電動車。所以即使現在因疫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也只有一兩年的時間,其實是緩不濟急的。

問:謝謝賈博士清楚的告訴我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一定要盡量減少。這也不能立竿見影,但是如果我們不做的話,就要自我毀滅,所以是非要做不可。

我請教一下汪教授,這段時間水深火熱的現象在全世界發生,那我們能從這中間學到什麼功課?請教一下汪老師您在全球氣候水深又火熱的情況下觀察出哪些特點?

灰犀牛加黑天鵝

汪中和:氣候暖化給我們帶來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它就像颱風越來越近,而且強度越來越強,我們將來受到的衝擊會越來越大。今年在全世界所看到的,這種非常極端的,不管是高溫、酷寒、強降雨或者是森林野火,它們其實都不是一個獨立事件,是「灰犀牛」加上「黑天鵝」的典型例子,是氣候暖化在全球所帶來的共同模式。

所以,未來這種極端的天氣情況會變得非常嚴重,甚至也可以說,我們的地球會變得越來越危險。地球才剛剛邁過以工業革命為基準的攝氏1.2度的範圍,正往2度甚至3度前行,當地球累積的熱能越多、溫度越高,我們將來所面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簡單的說,我們現在一定要開始面對過去所不熟悉的未來,如果不能夠做好節能減碳的工作,要面對的這種可怕的災難、極端的衝擊,恐怕都讓我們將來的生存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可怕的。

酷寒與酷熱並行

問:謝謝汪老師的分析,請教一下,我看到汪老師提供了一個資料,講到美國在2021年極端天氣變化,造成雲霄飛車般的溫度起伏,也就是高低溫之間有極大的落差,請跟我們分析一下原因跟發生是怎麼回事?

汪中和:這個原因就像剛剛賈博士所說的,天氣系統發生了像「Ω(Omega)」形態的曲線變化。這種變化除了讓高溫熱浪更可怕,也讓極端的酷寒可以從北極圈一路南下到低緯度的地方。

今年美國就經歷了這兩個極端。二月份,美國有地區低到零下19℃,但是到了六月,美國的加州死谷溫度上升到51℃以上,最高達到了54℃。以前這種從零下19℃到54℃,要在一年的時間裡經歷到,這是非常難以想像的;但是今年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年度,美國居然都經歷到了。

極端天氣越趨顯著

這種極端的現象,未來會隨著暖化越來越嚴重,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帶來的衝擊當然也越來越大。所以說,今年發生在美國、中國大陸、西歐,這種可怕極端事件,都是給人類的一個個警鐘,告訴我們說,人類不可以再繼續破壞地球環境,一定要開始踩煞車,做好減碳的工作。

問:謝謝汪老師的分析。再請教一下賈博士,我在您的資料上看到地球發燒的後遺症,是因為大氣增溫、海水也增溫,所以造成各種乾旱、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和各樣的極端降雨;也提到造成高溫天氣的元兇有三個,請跟我們分享一下?

賈新興:我們如果以全球的角度來看的話,因為人為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已經讓地球的溫度節節上升,除了整個大氣溫度上升,海洋的溫度也上升。

高溫天氣三劍客

所以這幾年,全球各地每一年的水深火熱,就同時在地球上出現。剛剛汪老師也特別提到,像今年北美德州的酷寒,還有六月份加州的酷熱,在同一個國家、在一年當中就出現這麼極端天氣事件,而這類事件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顯著,越來越多。

回到台灣來講的話,今年其實在六月之前、五月份就非常炎熱,熱到用電高峰前十名有前五、六個提前在五月就出現。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造成台灣這種持續性的高溫天氣的元凶,當然第一個跑不掉是因為地球發燒,讓台灣的夏天提早到來,季節轉換越來越不顯著,冬天越來越不冷。

西南氣流帶焚風

另外,有一些氣象因子會造成台灣高溫天氣,我把它稱作「高溫天氣三劍客」,第一個是在梅雨季來的時候鋒面前緣的西南氣流,或是這幾天西南氣流就會容易造成台東一帶地區出現焚風。

第二,就是颱風的外圍下沉氣流,也會帶來高溫的天氣。第三就是當整個太平洋高壓偏強,籠罩在台灣上空的時候,也會持續帶來高溫的天氣。

都市熱島效應

最後,就是所謂的「都市熱島效應」。把很多綠地變成黑漆漆的柏油路,把一些河川加蓋變成馬路,讓整個都市區集中很多人類的活動、汽機車排放、冷氣廢熱排放等,使整個都市產生熱島效應。這也會加重高溫天氣出現的狀況。

我想,這是台灣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這些造成高溫的元兇,諸如全球暖化、天氣因子,還有都市的熱島效應,不只是台灣,全球很多人口集中的百萬級城市其實也都需要去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都市熱島效應,所帶來這種高溫熱浪的天氣,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交通基礎建設的影響,以及對整個經濟、勞動生產力的影響。

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主持人:謝謝賈博士做的分析,讓我們知道現在全世界大環境的變化,是我們很難躲避的。最後請兩位用一句話提醒我們一些解決之道。

汪中和:近期的這些天氣極端事件,證明氣候暖化非常的嚴重,所以我們需要採取更有力、更協調的全球性行動,加速推動減碳及能源轉型。台灣正在推動的《氣候變遷法》,一定要加速完成。

賈新興:地球每一年用水深火熱來提醒我們,她已經病的非常嚴重。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地球上的你跟我,都必須要積極監督政府,大力做好能源的轉型與節能減碳的工作。

主持人: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提供給我們寶貴的意見,也提醒我們,大家要警覺,因為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已經發燒了,病得很嚴重,我們不能夠再讓這樣下去,人類要想辦法來救救這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