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綜合報導】人類還有時間挽救全球氣候嗎?目前靠碳捕捉技術可爭取更多時間。Mintel Consulting 高級趨勢顧問庫柏認為,消費者樂觀情緒有助於在一般民眾間推行環保概念。國際能源總署則指出,碳捕捉技術將在減碳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東南亞有其開發潛力。
55歲以上對未來樂觀
據衛報報導,一項於巴西、印度、中國、日本、英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愛爾蘭、法國、波蘭和德國等 16 國進行的消費者態度調查顯示,54% 的受訪者同意人類還有時間設法避免氣候災難加劇,51% 認為人類行為可以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該調查發現,在年齡分佈上,持樂觀態度的民眾多為 55 歲以上長者,國籍上則以巴西、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中國和泰國為樂觀,日本則是最悲觀的國家,僅有 35% 認為人類行為尚對地球環境有幫助。
此外,平均 44% 的消費者認為自己居住的國家正在受到氣候變化影響,且平均 33% 的消費者認為他們居住的國家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因素之一,其中又以英國(44%)、德國(45%)、美國(46%)和加拿大(51%)等碳排大戶為多。
碳捕捉技術是關鍵
另一方面,據CNA報導,全球能源研究和諮詢集團 Wood Mackenzie 亞太區市場和轉型主管普拉卡什·夏爾馬指出,世界各地正積極開發「碳捕捉」技術,以藉此控制進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減輕氣候變化影響。
夏爾馬說,相關開發項目目前集中在歐洲和美國等碳排大國,澳洲、中國和東南亞也在加速開發。但國際能源總署指出,該技術的成本雖高到難以估算,卻是從傳統高碳排發電過渡到符合未來氣候目標的能源結構的重要核心。
東南亞別具潛力
國際能源總署進一步指出,東南亞將特別需要此種技術,否則將無法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相關規範,預估東南亞在 2025 年至 2030 年間,平均每年至少需投資 10 億美元建設碳捕捉產業,並在 2050 年達到 2 億噸以上的捕集量。
夏爾馬則提到,東南亞可以從成熟的油氣田向感興趣的海外公司提供碳儲存服務,並產生新的收入來源,且日前東盟、日本、澳洲和美國已對相關碳捕捉網絡達成共識,未來有望正式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