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第七類疫苗施打 看人民心之所向

醒報編輯部 2021/07/05 14:24 點閱 4617 次

隨著美日捐贈跟台灣自購的疫苗陸續到貨,加上鴻海跟台積電捐贈的疫苗,也傳出好消息。台灣現在越來越需要擔心的不是疫苗不夠,而是如何按照輕重緩急,打在適當的人身上。也因此出現了所謂的第七類別,「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人員」列入優先接種,至於誰是第七類別,由政府說了算。

第七類成自由心證

面對疫情這種緊急危難,凡事要求民主決定自然是緣木求魚,問題是不斷增加的第七類別人物,也證明了政府完全沒有預先思考好第七類別的適用人群,同時也沒有針對整體的排序有個通盤的規劃,而是一改再改,只要有一個職業類別的人進來染疫的人比較多,立刻就把這批人納進第七類別來優先施打。

中央地方各吹各的調,彼此都有各自心中認定的優先人群,這種坐落於自由心證的決策,如何能夠說服大眾,又如何證明這些決策是符合科學跟防疫的方針?

最矛盾的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前一天還開記者會罵第七類別是國家製造的特權,隔一天就讓台北捷運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優先以第七類別施打。如果台北市政府也會以「第七類別」來安排所屬人員,市長卻認為這個方法不公正,那是否也應該公布台北市認定的族群跟人數的原則是甚麼?如果台北市批評卻提不出更可行的方案,這就淪為口水,而不是有意義的討論。

囿於情勢黯然關門

前幾天同樣發生在台北市的,還有立委林昶佐因為在環南市場的記者會,嗆聲市長柯文哲,卻反被現場的攤商跟自治會長反嗆。許多討論集中在各自的政黨顏色,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基層之所以對這些政治口水不耐煩,是因為日子已經越來越難過。

這一個月以來,我們失去的名店跟老店不計其數,有許多店面原本都是門庭若市,但是倒閉關場卻是靜悄悄,甚至連老客戶都沒有注意到。

可想而知,如果是一家有聲譽的老店或名店,要關門也一定是風風光光、熱熱鬧鬧的畫下句點。但可惜囿於現在的經濟情勢,只能黯然關門,不論是哪一種顏色的陣營,還執著在口水當中,這個陣營肯定都是背離民心的。在後疫情時代,民眾需要的是更多解方,而不是更多口水。

人民不要口水之爭

台北市近來成為最大的感染地,市長柯文哲自然成為眾矢之至,柯文哲對於各方的批評滿腹委屈,甚至也認為是有心人士在操弄新聞。其實柯文哲不妨思考一下之前的指揮官陳時中,不過一個多月前,當時確診人數一天是五六百人,同樣也是面對各方批評,但是經過一個月各方的努力,疫情終於逐漸控制。

柯文哲一向以直言不諱作為招牌,可是處理疫情非同小可,尤其病毒可聽不懂台灣的吵架口水,與其把焦點放在一時的口水之爭,不如冷靜下來,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對抗疫情要的是更多科學與醫學,而不是藍綠顏色與意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