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溫小平(資深作家)
蘇家宏(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
樊雪春(台師大心理諮商教授)
記錄整理:竇興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的話題非常實際,在現在三級警戒之下,大家都被迫宅在家裡,盡量減少移動,不要讓病毒有散布的機會。因此,過去趴趴造的交際活動全部沒了,甚至包括一些必須去上學、上班等事情也都能免則免,最好能每天不邁大門。
在這種情況下,對家庭、工作、生活都產生極大的考驗,因為不是每一個家中都具備能上班的環境,加上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空間也有限,互相撞來撞去,都會撞出許多的火花來。
在家工作千萬難
我先自己現身說法,上班還是要到辦公室,比較方便,可以很專心,在家裡就不容易專心,因為小孩子會來問這個、問那個,還要分身煮三餐;辦公室的環境至少有影印機、印表機,還有同仁分工合作,在家裡全部都要一腳踢,同樣八小時的事,大概要做到十幾小時才做的完。
三級警戒雖不是常態,但是我們卻必須去適應這樣的狀況。請三位老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對三級警戒下的家庭生活有些什麼樣的心得?先請蘇律師來分享。
蘇家宏:三級警戒的狀況是需要體會,疫情終究會結束的,這只是一個過程,如果不要把它當作結果的話,感覺會好一點。提醒大家,其實我們要抱持著有希望的信心,總會在有一個時間,疫情就會不這麼嚴重。
學齡前兒童難受控
因為我發現宅在家裡面的狀況就挺多的。像我有兩個孩子,孩子不能出去、又是學齡前兒童,而學齡前兒童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幼稚園老師大部份是不會使用線上方式教學,這時候就變成家長在扮演幼稚園或托兒所的老師。
一方面父母的上班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原本家居的狀況也不能免,現在又多了一份工作,就是要當托嬰中心的主任或老師。
當老師也還好,但自己的孩子其實不好教,因為他不會真的把你當老師,還是把你當爸爸,所以還是一樣爬在你的頭上(笑),當他爬在你頭上的時候,還是要想辦法一邊工作。所以這種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就要懷抱信心,這些狀況終究會過去。
工作要兼顧小孩
另外,在工作時也會遇到一些困擾。我是在法律事務所工作,法律工作大部分會需要一些紙本的作業及處理,所以很難全部都在家工作,甚至一些訴訟的書狀,要印出來,在家裡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影印機、印表機,還是需要到事務所做配合,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點困難。
像我一部分時間是在家裡,一部分時間就會去辦公室,那我們事務所都是分流上班,也是讓同仁能夠有比較安全的環境,問題就很多。
問:謝謝蘇醫師的分享,接下來就請樊雪春老師來分享一下,覺得在家生活、在家工作、上課,以及家人的照顧有什麼心得及建議?
與家人固定視訊
樊雪春:剛才律師提到他們家的小孩還滿小的,所以就可能要身兼幼稚園老師的這個工作,那我的狀況是,我的孩子都已經是大學以及大學畢業了。本來我女兒六日都會回家,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我所居住的板橋又是一級疫區,所以我跟她討論,先不要回家。
很有趣的一點是,我們發展了一個方法改變見面的方式,就是我們會在每週一天晚上固定9點用Google Meet視訊見面,談一談這個禮拜的狀況,有時候一個禮拜會有兩次,或是用LINE群組、message群組,都可以。
大家就會在群組裡面開視訊彼此分享。我家小孩的狀況是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大,也是因為安全的問題,所以就用這樣的方式。
安排時間表
可以用視訊跟家人聊天,感覺真的是非常好,之前沒有疫情的時候,不知道其實這樣很方便,固定九點的時間大家就上線,可以聊聊過去這幾天的狀況,也可以一面吃宵夜,一面用視訊。有句話是「天涯若比鄰」,感覺非常好,可以跟家人有這樣的連結。
另外,在家工作的部分,我是一半時間在學校工作,一半時間在家,我就會把自己的生活作編排。我要做菜做飯的話,會前一天把菜、飯準備好,不過大部分的時間,我是去買便當,所以就是維持著跟我在學校行程表一樣,比如說12點15分是中午休息時間,我就去買便當回來,然後大概1點半回來工作,用這樣的方式去維持時間的架構。
我也發現,一開始在家工作會不太習慣,例如沒有影印的機器,但可能要弄一些公文,不知道怎麼辦。
工作與生活分開
後來就發現一個方法,就是把這些要做的事情寫在工作表上,我回到學校時就一件一件把它做好、印好,所以我就自己增加了一個檔案,叫做「居家辦公」的檔案,有需要到學校影印或任何需要到工作的情境才能做的,我就帶到學校的時候再做。用這樣的方式就發現自己的生活就比較能有結構。
特別要提的是時間表中要增加運動時間,我發現如果一直都在家裡,身體感覺不舒服,頭好像會很痠,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後來就增加了運動時間,就是下午五點半左右下班之後,利用走路的方式,走個二十分鐘再回家,也可以順便去買晚餐。
問:我先歸納一下。剛剛蘇律師提到,如果把三級警戒當作過渡期,就比較容易熬過,不是長遠只是個過渡,當然也有人說,這樣的狀況會變成常態,但還是要習慣。
家庭的關係
第二個,剛剛雪春老師提到多跟家人視訊,雖然在遠地也可以維持很好的關係,另外就是她非常有計畫,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庭,要做的事都已經規劃好,第三就是找時間來做運動,這些都是可以提供給讀者參考的。
我們再請小平老師跟我們分享,有什麼建議?
溫小平:因為這次疫情主要就強調說,大家要在「家」,我們要去思考,那個「家」對大家來講的定義。
如果之前家庭關係是比較緊密,比較正常的,通常問題比較不大。可是如果過去家庭關係比較疏離的,在這時候剛好就可以做調整,因為你被迫一定要待在家裡。
老人、大人、小孩
那這時候到底該怎麼辦?我覺得這是一個針對家裡有老人、大人、還有小孩,他們其實在安排的方式上各不相同,我會強調這時候,不管家裡的份子去分流上班、在家上班,或者是家庭主婦、主夫之類的角色,都要採取一個分流、分工合作的方式。
我兒子是分流上班,所以我覺得相對會比較好,他在家上班的時候,比較可以有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我們做爺爺奶奶的工作就反而比過去輕鬆多了,例如不用中午去學校接小孩子,變成下午時間他們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
如果家裡是學齡的孩子,例如小學,家長相對來講會比較辛苦,所以這時候要想辦法彼此分擔。因為所有的作業都變成家長要督促,我覺得大家要互相體諒那個負責督導孩子功課的人。
教孩子分擔家事
另外我覺得比較大的孩子,在這時候就要去教他們,怎麼樣去分擔家裡的家事,因為這個疫情宅在家以後,我發現,家裡原本扮演家庭主婦或者主夫那個角色的人,肩上的責任會增加非常多,過去可能只要做個晚餐,現在是從早起、眼睛睜開,就開始早餐、中餐、晚餐,全部要做。
以我們家來講,我是家裡的主要買菜者,如果要出去買東西,就會去問媽媽需要什麼,因為媽媽年紀大,我不贊成她去人多的傳統市場,需要買什麼,然後就會一次把東西買齊了,一週就出去買菜兩次。
外送有風險
至於做飯做菜,有的時候真的很累、沒體力煮,我們還是會用外燴叫外賣的方式。但最近我們發現,叫外賣本來半小時可以到,現在要等到五十分鐘以上。叫外賣也要擔心傳染的問題,像我們昨天叫一個外賣,他一連送四個點,那這四個點,怎麼知道會不會感染到病毒呢?
所以我會比較強調在家裡,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幫忙做飯,不一定要做四菜一湯,有時候可以做個燴飯、煮個麵、炒個飯等,都是可以的。
家庭工作也是一樣,不會分說誰做什麼家事,就是全家一起動起來,這樣待在家裡感覺就不會那麼的擁擠、焦躁。同樣的,安排小朋友,比如說幼兒或是小學,我覺得要給他們一些運動機會。
給小孩運動
如果不給他們給運動消耗體力,會鬧到晚上11、12點都不睡覺,因為精力還很充沛,所以我們會適度找一些網路遊戲,運動量比較大的,手腳都可以動到的,有玩樂、氣氛很high,玩個一小時下來,整個運動量就很夠了。
現在很多家都在買平板,一方面在家上班,一方面就是要給小朋友,有些線上學習或是玩樂的機會。
要去調整家庭生活,讓孩子、大人可以透過網路繼續保持學習的機會,同樣的也可以透過分工合作,讓家人的關係不至於那麼緊張,工作量可以減輕,原來在家裡擔任祖父母這個角色,他的責任會比較輕一點。
問:謝謝小平老師講的,非常的實際、有效。特別在家庭中有老有小,怎麼來彼此建立比較好的關係?怎麼樣分工合作?怎麼樣為所有人安排?這真的是完全顛覆我們過去的生活型態。
面對焦慮的撇步
以前只要出門上班就有正當性,有什麼事回到家再說。現在不是,等於24小時都在上班,只是上不同的班而已。
最後請大家做個結論,先請雪春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下,妳覺得有些什麼撇步,來讓我們的讀者可以從三級警戒中學習,比如說面對自己的焦慮,或者是怎麼樣能夠讓自己在時間管理上,能夠更妥當,不會崩潰?
樊雪春:好的,正如剛才小平姐講的,平常關係不好,現在回到家裡,常會感受到更多的壓力。壓力有兩種,一種是關係中的壓力,跟家人關係的壓力,另外一個部分,是有工作的壓力,就是把工作的場域移到家裡來的這個壓力。
用時間表掌控生活
這兩個部分,我是建議大家能夠有個時間表,就算是待在家裡,還是會有大概幾點起床,幾點做什麼事的安排,在這個時間表當中,你就會感受到有種可以控制生活的感覺;因為我們現在就是面臨到,無法控制周圍狀況的感覺,解決這種失控感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每天要做什麼就安排出來,保有一些運動的習慣,在家裡買一個腳踏車來騎、來健身,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另外,也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例如跟父母的溝通,可以安排在什麼時候?吃飯時還是不吃飯時跟他溝通、互動?你可以知道一起吃飯大概吃到幾點,那結束後我就去做自己的事情,這樣就會幫助我們更能夠度過這一段的壓力期。
問:再請蘇律師跟我們分享,有沒有什麼要提醒的?
終究會有黎明
蘇家宏:所有的事情都將會過去,現在是最好的考驗。我們要抱持最好的希望,因為黑夜來臨,但是終究會有黎明,現在也許是個黑夜時刻,但是我們期待黎明。
我們在黑夜裡要做什麼呢?就是靜默期待黎明,遵循政府告訴我們的,就宅在家吧!也多多聽聽廣播,看看醒報,有些正能量,好讓我們在等待黎明的時候可以堅強渡過,期待黎明。
主持人:最後請小平老師做個結論。
積極樂觀去改變
溫小平:我覺得因應這個疫情每個人可以去學習調整自己,要採取一個比較積極、樂觀的態度,把疫情當作一個人生很大的困境,做為一個現代人,各種環境都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就要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事情發生了,我們就心有準備。
我看到還是很多人在抱怨,脾氣焦躁,所以我們要學習怎麼樣讓自己平靜、安穩下來。然後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發生問題時,全家人一起坐下來討論共渡難關,讓我們可以讓關係反而走到更美好的地步。
主持人:非常謝謝三位專家、學者一起來討論。我想每一個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疫情的時代,大家都非常的辛苦,好在剛剛蘇律師一再提醒我們,黑夜到了,黎明就不遠,大家再忍耐一點點時候,就可以看到黎明在望。
在困難的時候,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忍住人生中這一段,設法在困難中找出新生的力量,讓我們渡過疫情以後,還珍惜這段時間曾經有過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