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特稿】終於,廣篩拍板了!指揮中心於15日公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指揮官陳時中說,因為「快速PCR平行試驗效果佳」所以決定公布該策略,然而回想去年4月起,面對各界建議普篩呼聲不斷,陳時中總以大量篩檢會擠壓篩檢量能,且有很多偽陽、偽陰性而拒絕普、廣篩,在疫情爆發下,他如今終於從善如流。
第一階段:全民普篩
普篩是指全臺灣2300萬人都要接受檢驗,而廣篩是指大部分人都能得到檢驗。此方面專家對於篩檢策略的期待大致可分為兩階段,首先是在疫情初期的全民普篩時期,此階段台灣疫情剛發生,民眾最擔心的就是社區感染與醫療量能崩潰。
但在此階段,陳時中反對說,大量檢體會擠壓疫調量能,且讓全民進行PCR普篩,總成本要690億元,快篩則為46億元。他擔心篩檢後,處在潛伏期與偽陰性者可能以為自己並未染疫而放下戒心,造成社區感染、偽陽性者的隔離與照顧則會增加醫療機構負擔,等於花錢創造防疫破口,因此一直堅持採行以匡列接觸者、精準打擊的防疫戰略。
第二階段:縣市廣篩
第二階段則為本波疫情爆發後,此時台灣疫情因為諾富特案、宜蘭遊藝場案、萬華茶藝館案等而快速升溫,民間再呼籲開放居家快篩、小規模普篩或「廣篩」的時期。社區感染已是指揮中心承認的事實,民眾希望快速篩檢抓出案例、避免進一步擴散。
但陳時中的回應仍與第一階段類似,再度提及檢驗量能會遭到擠壓,且存在潛伏期、偽陰性、偽陽性等隱憂,指揮中心再度期拒絕廣篩,而快篩也因為準確度不足遭指揮中心打槍。
廣篩啟動太慢
15日即有媒體質疑,為何指揮中心拖了一個月才啟動廣篩計畫。從過去陳時中提供的理由可見,指揮中心一直堅持篩檢成本高且檢驗能量不足的問題,可惜在疫情趨緩的一年中卻並沒有為這方面做足準備。
雖然陳時中說,各種儀器的平行試驗一直有在進行,但先前對各縣市的廣篩措施一攔再攔,曾多次對雙北廣篩措施潑冷水,讓民眾看不透指揮中心的目的與用心,也造成今日疫情擴散、死亡超過400人的事實,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