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中外學者會注意到中國社會「縉紳」(gentry) 的角色。
明清以來在傳統的士農工商的職業分野之外出現了一個混合著上述各種執業功能的「縉紳」階級,他們的出身多為科舉未能及第的士子、積有田產的地主與經商有成的富商,在地方上憑著家族傳承與通婚結盟,成為一個真正控制地方政治操作的群體。
仕紳成為共犯
他們掌管著祠堂、宗廟、團練、私塾、商會、佃農、旅宿乃至交通,承平時期他們與朝廷派來的命官合作,成為地方的穩定力量,其中不肖者不免魚肉鄉民,分一杯羹,順帶賄賂官吏,成為共犯結構。
朝廷派來的縣官如同流水浮萍,而仕紳才是真正鐵打的營盤,千年以來,地方仕紳構成了政治的基層實力,即便到了民國、到了台灣,生活在這樣的傳統中的漢人社會總免不了繼續發揚光大。這個文化傳承在台灣現代民主有了新風貌,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北松山分局與北投分局的黑影幢幢,就是冰山一角。
黑白結黨遊走
以北投分局為例,槍擊嫌犯風光投案,如同走紅地毯,牽扯出販毒嫌疑人趙介佑,竟是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專管「選舉對策」的召集人趙映光的兒子。趙介佑臉書上貼出和內政部長合照,關說優惠通緝犯的炫耀照片、曾為北投分局的活動座上賓,執法的警方不免投鼠忌器,國人同胞也不免有合理的懷疑。
追根究底,我們要問,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前一任主任委員黃承國出身文山區農會,是指南宮管理委員會要角,現在是總統府國策顧問,是「英派」大將;而傳承的趙映光、趙心瑜兄妹又有什麼政治資歷可以擔當評委召集人,擔當黨內紀律懲處的領頭人?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中央為何委以重任?
搖身一變?
台灣民主化以來先有李登輝時期的「黑金治國」,政黨輪替之後,我們看到民進黨的「人頭黨員」問題。農會、漁會、宮廟、信用合作社的負責人從抬轎人變成參選人,先由鄉鎮代表開始,繼而縣市議員,進而成為立法委員;果不其然,黨中央與地方黨機器也看見他們的身影了。
目前台灣公權力執行現場就是這麼一個大雜燴,有考試出身公務員、科班訓練出來軍警,有會讀書的博士政務官,以及「趙映光」們。大家如能各守本分,在各自份際內做事,會是台灣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
問題是,權力這東西永遠不嫌多,有特權好辦事,尤其做壞事。少不更事的傢伙不懂得潛規則,年輕的趙公子出了格,年輕的警官所長「不敢害到人」成了犧牲品。大人們,你們還要玩到幾時?
台北市的兩個分局亂象露出冰山一角,公權力受侵蝕的病徵已現,這不是追究幾個基層警官可以解決的,政黨高層要防微杜漸,要從政黨政治的基礎結構整飭,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