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儲蓄增隱憂 引導投資助建設(20210323財金論壇─林火燈、龔天行)

醒報編輯 2021/03/30 10:37 點閱 54776 次
有個非常快就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台灣的污水處理系統。(網路截圖)
有個非常快就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台灣的污水處理系統。(網路截圖)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記錄與整理:竇興韻

主持人林意玲(以下簡稱「問」):今天要談論國人超額儲蓄的問題。事實上,台灣民眾絕大多數賺的錢都拿去存款,有時是民族性使然,有時對未來有恐懼與焦慮,都希望存一點本,好應對將來的突發狀況。不像西方人對於金錢觀比較開放,賺了錢習慣先享樂,甚至預支花費。

也因為如此,台灣人投資的比例相當低,儲蓄多、投資少的狀況下對社會並不健康,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投資工具不多。如今國人游資氾濫、超額儲蓄,每一家銀行都為著錢放不出去而煩惱?先請龔教授分析。

龔天行:從國民生產毛額的統計,和經濟學上的角度來看,所謂的超額儲蓄或是儲蓄大於國內投資的現象,另一個層面來講就是巨額的出超。

台灣人超額儲蓄的問題,並不是去年才發生的事情,過去的幾十年以來都是如此,從台灣變成鉅額的出超國之後,基本上每年都有超額儲蓄的狀況。

出超造成超額儲蓄

要探究超額儲蓄的根本的原因,一部分的確是國人的儲蓄習慣非常好,屬於勤儉持家的民族性。但是,超額儲蓄的問題也攸關投資標的物太少,台灣國內經濟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近期除了在半導體產業,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建晶圓廠外,其他產業在國內進行廠房設備的投資,真的越來越少,幾乎沒有看到比較大型的投資案,也使得超額儲蓄的現象更加嚴重。

很多人在問,台灣能否再回到80年代、90年代,那時有很多投資機會的榮景。我認為,並不是不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台灣現在真的還需要蓋那麼多的工廠嗎?當我們生活都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後,各國又都在追求環保,那這些工廠建設後,所帶來的污染的問題,我們是否願意承受?這都是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設立國家主權基金

我並不認為這種節儉的習慣需要改變,要做的是政府能否藉由一些政策,讓這些游資能活躍起來,否則這些超額儲蓄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海外的投資,政府能不能將這些投資變得更有策略,而不僅僅只是對海外這些我們所投資的國家有好處呢?

我寫過一些文章,主張台灣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來引導國外投資,有策略性地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去思考,帶動相關投資。

問:那我們會產生一些疑慮,因為國家如果真的巨額出超,老百姓應該很有錢,把錢都放在銀行或是買股票、黃金,都沒有拿去投資,國家應該非常有實力?但另一方面,勞工的薪水卻長期偏低,沒有成長。我們要怎麼去界定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M型化社會嚴重

龔天行:這牽涉到所得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金融海嘯之後,可以看到其實不只是在台灣,甚至於在全世界,M型化社會的情況日益嚴重。雖說台灣的確「藏富於民」,但是只富於少數的民,而不是藏富於大多數的民。

若要調整或改進,需要靠稅率、財稅的政策工具。在整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巨額出超時,我們的錢必然是流向國外,那我們在流向國外的時候有什麼策略?是否也可以有一些策略增加國內的投資,能夠增加國內一般民眾的所得水準?針對國內投資,我認為,透過加強基本建設以刺激投資,是可以思考的方法。

問:龔教授過去在銀行界服務,想請問超額儲蓄對於銀行來講,是資本還是負債?銀行被法規所限,不能隨便投資,手上爛頭寸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困擾?比如說,如果政府打房,就不讓你貸款給房地產或貸款成數很低,那對銀行來說是禍不是福吧?

銀行利率低下

龔天行:超額儲蓄會帶來實質利率的低下,進而造成金融資產價格的膨脹。而這另外一面就是,原資產比較富有的人,就得益於一般的平民;擁有自由資產比較少的,就相對變得更窮。對銀行經營者來說,銀行如果處在一個低利率環境下,則經營上確實會變得比較困難。

問:在資本市場其實我們不是沒有投資的標的物,只是沒有好的引導,以至於錢寧願存銀行,也不敢隨便買股票,賠個一兩次就再也不敢碰了,寧願去放著領定存。這部分要請教一下林董事長?

林火燈:高儲蓄率的問題,其實也不光發生在台灣,其實亞洲幾個國家也是這樣。我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國際會議,有與會者提到,若要避免金融海嘯以後再發生,全世界的解方就是讓美國人少消費、但中國人要多消費一點。(笑)

企業也不投資

美國一個房子若價值100萬美金,但人民有可能會貸款超過100萬美金;這在東方社會比較不容易見到。

第二,台灣一般的家庭,儲蓄率沒那麼高,因為社會福利沒有辦法從搖籃到墳墓,政府都幫我們解決。有高儲蓄率來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不是壞事,但台灣不只是一般的家庭,連企業也是儲蓄多、投資少。

這也造成過去的幾十年薪資沒有成長,因為連企業都不投資的話,那生產技術就沒有辦法提升,於是工資就不會高。很多企業當中國大陸發展的時候跑中國大陸,等到東南亞發展時又跑去東南亞,如果是一輩子當遊牧民族的話,這樣的一個現象其實對台灣長期來說是不利的。

應多投資基礎建設

解決的方案,龔老師剛剛有提到,台灣很多基礎建設是有很大改善空間的。美國這次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其實也是希望引導資金轉向基礎建設,連美國這樣的國家都覺得他們的基礎建設相對不夠。

反觀台灣現在有「六缺」問題,但大家又希望用很便宜的價格享受水電;那我們到底要留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給下一代?鼓勵企業做一些轉型、升級,甚至有足夠資金的話,可以去買海外的公司、專利、技術,那就可以真正做到藏富於民。

回到個人層面來說,現在的狀況就是資本家愈來愈有錢,一般人越來越窮,因為資本的所得會大過工資,甚至也大過一般經濟的成長。那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像張忠謀、郭台銘這樣賺錢,那解決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著他們賺,買這些好的公司。譬如「台灣五十」股票,跟著台灣最好的五十家公司,可以定期定額投資;這些公司若做得好,大老闆賺錢,小老百姓也賺錢。

問:所以對於台灣巨額的儲蓄該怎麼去引導投資,兩位都提到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不管是海外投資設立國家主權基金,或是國內對基礎建設能更完善,像過去十大建設那樣。需要有遠見的經濟學家,或經濟部長、行政院長能有遠大的視野,把國內人民各樣的資金導向策略性的應用。

最後請兩位談一下給政府具體的建議、立刻就可以做的事情?

政府引導民間

龔天行:在國內基礎建設投資方面,我認為因為環保意識高漲,例如藻礁問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有需要的,只是政府選在藻礁上面蓋;所以如果說能顧及環保,又能夠提升基礎建設的水準,那就會比較容易、比較快實施。

有個非常快就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台灣的污水處理系統。台灣這麼富的國家,大部分的污水仍然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往海裡排放;這對全世界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汙水排放處理,也可以是一種自償性的投資,附加在水費裡。郝龍斌市長任內有個很重要的政績,就是接管率,這種事情是看不到、但是必須做的。

問:沒錯,這是不容易有掌聲的。剛剛講到政府應該發行一些建設公債,或者是,使得一般的小老百姓也可以參與。

林火燈:除了龔老師所提的,其實不需要每一件事情都政府出來做,如何去充分運用民間的力量?我認為才是關鍵。

另外,比如說發電或海水淡化,這些建設實際上是可以吸引民間游資的。讓民間的游資也投入基礎建設,給他一個比較穩定、長期,且至少是優於定存的利率,資本市場還是可以有一些創新的做法來引導他們。

問:這次有非常多有建設性且可行的意見,希望能夠提供給政府參考。這麼多的錢,怎麼樣用在愛台灣上?讓整體的生活有改善,也讓民間可以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