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半導體與電動車 創新科技商機大(20220119財金論壇─龔天行、張瑞雄)

醒報編輯 2022/01/20 20:39 點閱 158484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記錄:呂宜臻、竇興韻

題目:綠能、半導體與電動車 創新科技商機大
引言:創新科技的產業在台灣其實相當有商機,過去一段時間雖然有疫情,但是各行各業在科技產業上仍有許多新機會。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過去一段時間雖然有疫情,但是各行各業在科技產業上仍有蓬勃的發展。觀光旅遊業雖然相形很弱,但是我們的科技產業包括半導體,包括各種的綠能,也包括很多電子周邊產品,科學園區各廠基本上去年都是大發利市。

創新經濟的商機

政府也是把各種創新科技產業當作重點。未來我們不是走向一個人力導向,而是走向一個創意導向的趨勢。怎麼樣能使有創意的科技產業能夠發展?

現在全世界都夯的,第一個是綠能。綠能幾乎是你不做,不但會落伍,還沒有生意。第二個就是半導體,我們當然要保住護國神山。第三就是電動車,這個產業也是方興未艾。所以創新科技產業,其實是有不少的商機。

先請龔教授來跟我們談一下整體觀。在整個總體經濟上,經濟的項目類別,或者包括金融,有很大的轉型?

科技基礎和疫情

龔天行:的確就像剛才社長所提到,在過去的這兩年疫情的期間,其實台灣的經濟有相當正面的發展。跟台灣經濟原來的底子有關係,因為我們在科技、電子行業上面,本來就有相當好的基礎。在這段期間,因為疫情,很多科技電子的商品大賣,使得整個台灣的經濟成長和電子科技,有非常好的成長。

往前看,我們進入到所謂的疫後經濟的時期,在這一塊仍然會有相當不錯的發展。因為在日後正常化的過程當中,這種遠距的商機越來越大。在疫情期間,遠距不斷的發展,那麼未來也有更多的機會。

電池儲能與風力發電

同時,因為疫情的影響,與大家對於所謂的 ESG 的投資更加的重視,在環境方面(E)、社會的關懷(S)、公司治理(G)方面更加的重視。現在ESG投資也已經成為投資的顯學。

在ESG的環境方面,就和綠能有非常大的關係。就像社長所說的,未來如果不在環保上面跟得上,甚至會被排除在國際的供應鏈之外。那台灣在綠能這一塊,我想比較能夠發展的是在「儲能」方面,因為台灣在電池儲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礎。

最近政府正大力推動風力發電,但是目前,風力發電上面主要還是仰賴國外的技術。希望台灣透過提供一個風力發電的環境,能夠吸引國外有技術的廠商,也透過提供市場來獲取一些技術。但是首先,台灣的市場本來就不是太大,因此需要補貼,要考慮這個成本。

電動車產業整合力

在電動車這一方面,我們目前在整個電動車行業裡,其實已經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零組件供應者的角色。但是如何能夠在電動車這一方面成為領先者,或者說,成為產業的整合者,這一方面,我想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用智慧手機來做一個例子,智慧手機在剛開始出來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到最後,基本上就歸結於兩個標準,一個是 Apple 的 IOS,另外一個是 Android 的。那麼晶片的話,現在基本上也變成兩個大廠,一個是Qualcomm(高通),一個是台灣的聯發科。

所以說,我想可以從電動車的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有所整合,因為目前看起來,電動車還沒有一個操作系統。鴻海目前提出來的,就是電動車聯盟MIH的概念,希望能夠發展出來在特斯拉、在其他的各個廠牌之外的系統外的系統,使有志於做電動車的人,都可以比較簡單的來做。我想,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問:可見我們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卻正好開拓了另外一樣商機,甚至是逼著我們不得不更努力的方向,朝向更有創意的新科技方向去走。而這裡面的市場是大到不可限量的。

通訊和醫療

張校長是資訊科技的專家,您看得一定更前瞻,請跟我們說明一下?

張瑞雄:除了剛剛社長講的綠能、半導體跟電動車,還有5G,第五代行動通訊,甚至現在6G都快出來了,就是馬斯克的衛星通訊,他在地球上面發布衛星,大家可以隨時連接。再來就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現在這個越來越重要,很多人在做。

人工智能AI當然有進一步的發展,然後這就牽涉到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機器人,然後還有現在很夯的元宇宙、NFT、量子計算、資訊網路安全,這些都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減碳的影響

但是這裡面,除了剛剛龔教授所講的之外,我再談幾個比較重點的發展。第一個就是ESG相關的科技,尤其是碳方面的。歐盟從二零二三年開始要計算碳稅,然後他延三年,2026年才真的開徵,所以還有一些時間。

但是像我們的廠商要算碳稅,第一個就搞不清到底排碳多少?因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排碳。再來就是,當你知道排多少碳之後,接下來你怎麼減碳。那這個是就各個公司。但是就整個國家而言,所謂的碳捕捉、碳移除和碳掩埋,這些新興的技術其實未來應該越來越重要。

因為碳主要是石化燃料產生的,那要減碳,石化燃料一定也要減。那你的能源從哪邊來?就是剛剛講的綠能,或是其他太陽能等其他能源,這是第一個。

資訊安全技術

第二個,就是現在越來越重要的資訊網路安全的相關技術。現在國家成立數位發展部,裡面就有一個資訊資通安全署很重視這個。因為大家現在都聽過Ransomware ,就是「勒索軟體」。

去年美國財政部有做個統計,全世界大概有超過一百個黑幫集團在做駭客。勒索最多的勒索軟體,去年大概獲得了52億美元的贖款。就是說,我把你的電腦加密,你要付給我錢,看我幫不幫你解密。而且這個是美國政府可以追蹤到的,那些私底下付錢的黑數不知道還有多少。

估計到2031年,這整個勒索軟體的破壞和修復成本,可能要將近到3000億美元,所以這非常的可怕,網路安全非常的重要。

生物科技的發展

第三個就是這個生物科技。譬如說,在最近病毒的防治方面,有一個叫mRNA的疫苗,就是messenger RNA的技術。這個技術除了用在發展疫苗之外,其實未來在治療癌症、愛滋病和其他疾病等等,都有很好的前景。現在也是很多公司在研究的。

那這個就牽扯到所謂的精準醫療、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就是說,針對你個人的基因來治療你,每個人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電池與充電技術

電動車方面,有分軟體跟硬體。現在鴻海有個MIH平台在做軟硬體,但是電動車要普及的話,我覺得有個很關鍵的技術,就是電池跟充電的技術。

像汽油車,只要去加個油幾分鐘,就可以跑600公里,但電動車卻要充到八小時,效率就差很多,雖然現在有所謂的「快充」,但是這種還是不太普遍,或是說不太成熟,所以未來電池的技術,以及充電的方便性,是影響電動車發展很大的因素。

不過還是認同電動車未來是個趨勢,例如去年歐洲的電動車銷售量,已經超過柴油車的銷售量,這當然跟政府的鼓勵跟補助有關。

遠距與AI發展

再來就是遠距。不管你是遠距上班、上課還是其他遠距,其設備、方便性跟臨場感越來越重要,我想即使這波疫情結束了,還是會有不同的病毒產生出來;所以,遠距上班、上課的設備、方便性跟臨場感,應該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

最後就是AI的發展,也會影響到未來整個工業或人類的發展。現在AI還在起步的階段,但是已經慢慢應用到很多場域。那AI有沒有可能來越聰明?所謂的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通用人工智慧) ,就是它像人類一樣會寫、會創作,未來大家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AI對人類、對很多國家都很重要,為什麼?譬如說,我們現在已面臨少子化,台灣去年的出生人口只有十五萬多,但以前每年都有四十幾萬,所以你看那差距很可怕;人口少的話,工廠就沒有工人,學校沒學生,企業界找不到人才,所以只要AI能夠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替代工廠的工人的話,或許臺灣還有救。

個人、企業與政府責任

問:張校長補充了好多的面向,讓我們真的覺得很振奮。下一題我想問一下,從個人觀念上,應該有什麼樣的改變來因應這樣創新科技的時代?

而公司老闆,或者是廠商,應該有什麼樣的觀念?或者是營運上、經營上新的想法?包括要招募什麼人才、投資什麼設備,或者是放眼什麼樣的市場?

第三是這其中政府的角色又是什麼?我們先從個人方面,請龔教授談談,這麼多創新科技的領域跟項目,至少對我們學文的人來講,會覺得實在是非常震撼,因為離我們好遙遠。但是那些學理工的人,他們就有探索不完的科技發展方向?

應多培養通才

龔天行:以個人的觀念來講,我想從人才的培育切入。當我們在講創新的時候,其實大部分創新的人才,他都不會是「專才」,綜觀台灣的教育系統與方向,可能因為是一些教育法規的限制或環境,使得台灣的學校會設立好多、好多不同的科系,每一個人進來後都只學習某一個非常專業的科系。

但是我是覺得,這樣的訓練其實是訓練不出來真的可以創新的人,因為創新基本上是需要能夠整合各個不同科技、跨領域的,也就是所謂的「斜槓」人生。所以我是很希望在學校方面,能夠從大學的角度培養「通才」。

過去這十年來,推動通識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方向,未來怎麼樣能夠在這方面更加努力,我想這個對未來的科技創新應該是會有所幫助。

問:每個人都要想辦法斜槓。

學得廣博、看得長遠

龔天行:對,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一個斜槓的人,需要有個很廣博的知識基礎,然後才能夠在你所看到的、有機會的專業上面去發展出來。但是如果說沒有廣博的知識基礎,你根本看不到那個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

企業方面,台灣的經濟體制是企業在領導的,或者講難聽一點,是政府比較沒有效能;且企業必然要思考的一個情況,就是投資跟回收成果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

但是一些新的科技發展,的確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方面就需要政府的幫助,政府要能夠去培養長遠需要的人才。

企業不宜偏重短線

以AI來講,全世界比較領先的還是中國大陸跟美國這兩個地方,而中國大陸一方面因為可以有很好的 data 使用,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政府鎖定這一塊去發展;美國其實也是如此,他的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國家科學基金會)花了很多錢去推動AI的發展。

而臺灣的AI發展主要還是由企業來做,但企業會偏向比較短線的、能夠立刻見效的技術;而需要長時間、真正能夠創新的就會比較少。所以在這兩部分,要去思考我們是否能夠有一個比較長線的想法。

問:剛剛龔教授把箭頭對準教育界,請問張校長,教育界怎麼樣培養整合能力的人才來走向創新?

企業轉型、政府鬆綁

張瑞雄:不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其實幾句話就講完了。首先,個人就是要「終身學習」,因為這時代變化得太快,就像我是學資訊出身的,在30、40幾年前,哪有手機或個人電腦?但我現在還是要把這些最新的知識教導學生。

而企業就是要「轉型」二字。當然每個企業不同,現在喊得最大聲的就是所謂的「數位轉型」,但廠商怎麼做?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政府就是要「鬆綁」二字,只管把基礎設施做好,剛剛龔教授講的企業,就會自然去發展。譬如現在外國發展很好的「金融科技」(FinTech),但台灣的銀行是高度管制,所以FinTech發展起來就綁手綁腳的,何必進入什麼「沙盒」讓人家試驗。

中國就是民間大家先做一做,等做好了,政府再去想管制;但台灣是說,都要來跟政府申請,這樣我們的創新就會比較慢。

讓民間創意盡力發揮

問:校長講到了重點,就是政府最好不要做什麼事,讓大家發揮創意,所以政府的責任就是做好平台/基礎建設,讓民間的創意盡力發揮。

張瑞雄:對啊,這ESG你不做的話,未來怎麼生存?

問:這部分問一下龔教授,過去你也在金融業,企業的轉型,就好像有一個大象要轉身,是很困難的,尤其大機構?

龔天行:當然轉型是需要一些時間,但其實比時間更重要的是,企業主的觀念跟決心。目前已經可以看到以前所謂的大象企業,最近有很好的轉型,這就代表著一個決心,自然就會有好的成果出來。

終身學習 再創佳績

主持人:所以基本上企業要有危機感,如果沒有危機感,就會不知道方向,無法與時俱進,個人也是一樣,就是終身學習跟自我的充電,不進則退。

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學者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發展思考方向,未來各行各業以及政府都是往目標前進。希望臺灣在後疫情的時代能夠再創高峰、再創佳績,得到的成果也是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