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針對16日穿著潛水服走海路逃往南韓的脫北者,《韓聯社》以艱難逃脫路線描述,外媒17日也撰文點出,脫北者到南韓恐是另一個困境的開始,首先,脫北者雖然能獲得南韓社會福利措施幫助,但因教育體制與經歷不同,很難找工作;另外,南韓社會對於北韓人態度仍偏排斥,視他們為「他群」。不過,還是有些脫北者能從政府補助幫忙下闖出一片天,如著名媒體人、現任職廣播電台的金成敏。
脫北後的挑戰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南韓軍事官員17日聲明,本週該名脫北者是穿著潛水服,從海路越國南韓東部海上邊界,也是繼去年底一名體操選手爬邊界圍欄後,再度有脫北者脫逃成功。本次這名脫北者的海路逃跑路線被稱為「艱困的路線」。
針對脫北者費盡千辛萬苦投奔富裕的南方,《英國廣播公司》特別撰文報導,其實踏上南韓後,很可能又是另一場困境。文內舉出2013年舉家脫北的金智英(音譯),那時31歲的她脫北後的喜悅迅速被現實打破,由於文化差距,金智英說:「每天都像新的挑戰,而全家人都一無所知,脫北後的一切,包含生活都得從頭學習。」
教育落差工作難找
上述的經歷就是當局對待脫北者的第一步,國家支持的移民教育機構會在短期內(3個月)教導脫北者南韓社會的知識,諸如如何使用ATM、現代大眾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找工作,並學習南韓公民身份責任義務、民主等,也提供公共出租房屋(能以勞務支付),隨後就得自食其力,對於多數脫北者來說,這都不是易事。
雖然南韓當局提供上述的社福幫助,但脫北者仍面臨兩大困境:一則是文化差異的難找工作,二則是精神層面的孤獨。即便南韓企業被鼓勵雇用脫北者,但由於教育模式之不同,脫北者能做的工作真的不多,金智英說,周圍多數年輕脫北女性都是在餐館工作,男性則前往建築行業。
政策幫忙融入社會
其次是孤獨感,朝鮮分析專家特爾蒂斯基提到,南韓社會對脫北者的觀感仍屬排斥的,脫北者很難真正融入本地人的社群,而他們又沒有回頭路,不能回北邊、與家人朋友脫離,在新社會又普遍不受待見,據統計,脫北者的自殺念頭(15%)比本地人高出10%。
不過,南韓社會補助仍有助於部分脫北者融入社會,對於仍想持續進修的脫北者,當局提供生活補貼,也無需支付大學本科學位的學費,代表性人物就是媒體人金成敏,他利用這些教育扶助,獲得文學創作領域的研究生學位,進入國家放送台KBS,擔任戲劇作家、編劇,隨後更加入自由朝鮮廣播電台。金成敏就不止一次感謝過這樣的教育扶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