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是科技發展的黃金年代?
Why a dawn of technological optimism is breaking?
從2010年至今10年來,人類科技看似頗有發展,但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帶給社會的負面效果也逐漸浮現,科技公司的壟斷、公共環境汙染的外部成本增加,自駕車等能為生活帶來便利的科技卻仍停滯不前。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加速了數位科技的發展和疫苗的研發,讓往後10年的科技發展足可期待。
雖然說成為科技研發烏托邦的夢想可能太誇張,但適當提升民眾生活水準是很有展望的,如果政府願意做,執行的效率將大幅提升。不過要注意的是,科技的發展不一定能帶動經濟成長。如1970年代至今,美國更多女性勞力投入市場、90年代個人電腦誕生,經濟雖有成長,但速度卻放緩。
不過有3個徵兆顯示這種停滯的狀況將結束,首先,輝瑞與莫德納疫苗對於mRNA技術的掌握,顯示科學對於藥物研發的重要性,在AI的輔助下,我們對於生物科技的掌握度更高,人類已經可以用演算法,比過去更詳細的描繪基因的樣貌。
再來,人類對於科技的投資愈來愈多。2020年美國第2、3季私部門在電腦、軟體與研發的費用比用在建造新廠房的預算還高,這是近10年來首見。OECD國家在公共研發的預算在衰退好幾年後,從2017年開始逐漸增長,政府更願意給科學家資金做研究,精準醫療、物流、生物科技與半導體獲得更多投資者青睞。
最後,我們採用新科技的速度也比過去還要快,不是消費者利用電商消費這麼簡單,疫情讓數位支付、遠距醫療與工業自動化更加普及,未來美中之間在氣候變遷領導權的爭奪,更有機會加速新科技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健保、教育產業都將因為科技比過往更加速的創新而受益匪淺。
這其中除了私部門的努力,政府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研發方面必須提供更多資源,並確保管制與遊說不會讓經濟失控,並對窮人提供足以維生的社會安全網,讓經濟成長可以回頭幫助科技發展,而智財權的管制要降低、並需要透過反托拉斯確保創新公平,「雖然人類2020是以災難開頭,但未來科技的發展將比過去更潛力無窮。」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1/01/16/why-a-dawn-of-technological-optimism-is-bre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