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家庭是青少年培養美感的主要來源,其次是網路媒體和學校環境!金車文教基金會21日指出,50.1%青少年從家庭培養美感,其次是網路媒體49.2%和學校環境47.2%;另外,77.1%青少年覺得多辦理藝文活動,有助於提升大眾美感,但59.8%表示沒時間參與相關活動,35.8%認為費用太高和30.1%稱活動太遠,但其實美感從日常生活就可以體驗。
67%認為台灣有美感
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化趨勢下,仍有高達50.1%青少年從家庭培養美感,其次才是網路媒體49.2%和學校環境47.2%;追求美感生活時,68.1%青少年認為最應該重視生活體驗,接著是培養內在氣質46.1%,和樹立個人風格36.1%;另外,67.4%青少年認為台灣整體環境具有美感。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指出,在眾多的五感體驗中,42.3%青少年最喜歡的美感生活方式是美食品嚐,39.6%最常接觸的美感體驗也同為美食品嚐,這表示新世代正逐漸打破美感體驗的高牆,在生活中也能感受美的事物。另外,有64.4%青少年自評美感超過80分以上。
破除藝術侷限的認知
但調查也發現,雖然國小至高中教科書都會介紹台灣藝術家,卻仍有高達66.2%青少年無法列出台灣文學或藝術家的姓名及專長;77.1%青少年覺得多辦理藝文活動,有助於提升大眾美感,但59.8%表示沒時間參與相關活動,費用太高35.8%和活動太遠30.1%也是影響參與美感活動意願的考量因素。
台灣服務學習學會秘書長蔡昕璋表示,根據過去研究發現,許多人認為,看不懂、聽不懂的精緻藝術才能稱為藝術,想接觸到藝術勢必得花費時間和昂貴的金錢,造成除非學校或考試要求,否則不主動參與的情況;但現在也出現愈來愈多參與式藝術、社會投入式藝術等模式出現,期待透過公民實踐和社會參與過程,破除「只有在特定場合才能接觸藝術」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