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2021年開始是原油、礦產與農作物等原物料關鍵的漲跌年。報導分析,經過2020年的疫情摧殘,各大原物料包括原油、農作物和礦產都各自有漲跌,而2021年將是所有原物料價格都有所成長的一年。以原油來說,去年因為疫情價格跌到谷底,但疫情趨緩加上疫苗消息傳出,使得原油價格逐漸恢復,甚至有加速趨勢。
經濟學人報導,石油在去年年初時經歷過一波慘跌,但4月開始,美國德州原油期貨合約的價格已經回升,加上對疫苗的樂觀看待,石油在11月開始攀升至每桶45美金以上,目前已經大致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但未來是否會因為疫情變數再度慘跌,還是要端看疫苗發展。
其他原物料,例如黃金在去年8月份,價格首次突破每盎司2000美金,原因是低利率使得貴金屬投資比起國債更具有吸引力,其他衍生商品的價值也有所提升。花旗銀行集團分析,這不僅是受到疫情影響,甚至在疫情爆發前夕,結構性大宗商品(commodity)的資產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6400億美金。
反之,某些在2020年漲價的商品,是否在2021年會持續漲價下去?在2020年,中國大力增加投資並且填補戰略庫存,受益商品包括用於鋼鐵和電力的鐵礦石和銅,以及小麥、大豆和豬肉等軟產品,加上供應鏈受到疫情限制(疫情爆發導致巴西部分鐵礦石場關閉),加上反聖嬰年,南美洲少雨,導致穀物類原物料價格上漲。
這樣的影響延續到今年。本月11日,阿根廷取消了對玉米出口的禁令,但還是制定上限,俄羅斯則計劃從2月中旬開始對小麥出口徵稅,礦場因為疫情疑慮,仍然面臨開工的風險,加上其他政治或者社會因素,例如秘魯拉斯班巴斯礦場的勞工抗議活動,都會影響礦產供應的穩定度。
高盛銀行認為,大宗商品長期趨勢在未來十年會趨於穩定,「疫情本身就是商品價格週期的結構性催化劑。」近一步分析,除了美元貶值以及隨之而來的商品原物料價格商長以外,疫情也不免會改變全球鱒大幾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模式,如美國、歐洲和中國官方都明確表示要支持綠色投資,縮小貧富差距,高盛銀行認為,為貧困家庭提供援助會影響相費結構,反過來也會支撐商品價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