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不當開發泥炭地 加劇暖化進程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1/01/05 10:59 點閱 4463 次

上個月有一篇科學報導探討了地球泥炭地的現況,發現全球暖化已對泥炭地的環境造成顯著的影響,使得泥炭地的健康日益惡化,而體質劣化的泥炭地又反過來升高了碳排放量,進而加劇全球暖化,形成可怕的惡性循環,給地球的危機又添新的篇章。

巨型天然碳匯

地球上的泥炭地與其他的生態系統相當不同,基本上是由沼澤在發展的過程中,累積巨厚的苔癬植物,加上大量動物、昆蟲的遺骸構成富含有機物又偏酸性的獨特地層,許多泥炭的沉積厚度往往超過10公尺,需要耗時數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形成。

泥炭地佔全世界陸地總面積的3%,相當於450萬平方公里,約有80%分布在俄羅斯、歐洲、加拿大等高緯度的地帶,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區、非洲的剛果、以及亞洲的印尼等熱帶區域也都可以看到泥炭的蹤跡;臺灣南投海拔6百餘公尺的頭社盆地也是地質年代相對很年輕的泥炭地之一。

由於泥炭地的水分含量高,有機物不易腐敗分解,儲存了全球土壤碳存量的25%左右,估計在4000億至1兆億噸之間,是全世界所有森林含碳量的二倍以上,可說是巨大的天然碳匯。

暖化、人為開發加劇

然而新的研究發現,約有二成的泥炭地正處於嚴重的退化狀態,主要是由於氣候暖化和人類對泥炭地開發活動的影響。以氣候的影響來說,長期以來的暖化使得泥炭地的水分蒸發的比補注的快,泥炭地的濕潤度正快速降低。

此外,頻繁的高溫熱浪在東南亞、美洲、以及俄羅斯不斷發生大範圍的泥炭地火災,一般稱為「殭屍火」,因為冬天雖然寒冷潮濕,這些火苗仍繼續在泥炭地裡面悶燒,當乾燥高溫天氣來臨時再次挑旺起來,引發新的大火。一旦泥炭地燃燒,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將使所有減碳的努力前功盡棄。

另一方面,數百年來人類就利用泥炭作為燃料或肥料,加上不斷擴張的農耕、育林等土地使用活動,使得需要數千至數萬年緩慢沉積的泥炭環境開始快速的消失。因此,這個重要但往往被忽略的生態系統,將在本世紀從碳儲存轉向為碳排放的結果,成為加劇暖化的負面影響。

固碳、維持生態平衡

其實泥炭地不僅有助減碳抗暖化,還有許多重要的貢獻。首先,泥炭是全世界最廣泛的有機質材料,在有機食材的培育種植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由於新冠病毒肆虐的關係,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的新興傳染病正受到科學界的關注。

根據一份新的科學評論,泥炭地中棲息許多已知對人類構成疾病風險的動物,包括蝙蝠、囓齒類、穿山甲和靈長類等。保護這些物種的棲息地能減少牠們與人類的接觸,進而減少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泥炭地具有土壤固碳的龐大儲存潛力,提供許多有益的生態系統服務,是解決當前氣候暖化十分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但卻常常被低估遺忘。對於這樣一個對抗氣候變遷的利器,世界各國必須加緊採取行動,避免泥炭地繼續受到破壞的威脅,尋求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來養護、恢復及改善泥炭地的完整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