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冬季科普系列之五》妲己吃不到葡萄

魏國彥 2020/12/21 13:21 點閱 4961 次

小時候在鄉下看電影,觀眾識字有限,看不懂字幕,放映師就權充「報幕人」,學銀幕上的角色講話。有一次看的是好萊塢歷史經典大片「暴君焚城錄」,片中妖姬身著薄紗,拿著一串紫葡萄一顆顆餵暴君尼祿吃,放映師學尼祿吃葡萄,嘖嘖有聲,我看得口水都流下來了。

長大後,在好幾部「封神榜」、「妲己」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妲己拿葡萄餵紂王吃,汁液流淌,美艷狐媚,可見這個早年好萊塢的電影橋段影響甚廣,公元前1050年中原地區的酒池肉林也少不了誘人的葡萄。

然而,史書上葡萄最早出現在中國《漢書》與《太平御覽》中,記載李廣利在西元前75-65年間三度遠征西域大宛,帶回來大宛名駒「天馬」和葡萄種子,咸信這是葡萄引入中原,開始種植的濫觴。

稍晚,魏文帝曹植似乎吃過西域葡萄,他有次問到「南方有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葡萄石蜜乎?」,注意喲!漢晉之間,帝王說到葡萄,還稱做「西國葡萄石」。

到了唐朝,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說明餞別的宴席上不只有葡萄,還有紅酒,可以「醉臥沙場君莫笑」了。然而,唐朝初年,葡萄還是很珍稀的。唐高祖宴請大臣,席上擺有葡萄,侍中陳叔達省下不吃,拿了細紗布仔細包好,唐高祖看了奇怪,問他在幹什麼?

陳侍中說自己母親近日上火,唇乾舌燥,聽說葡萄能生津止渴,因此包好,想帶回去孝敬母親,可見這葡萄還是名貴,不是一般大臣隨便買買就有的。

最近讀了查爾斯•曼恩 (2013) 寫的《1493: 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衛城出版,628頁),開始知道現代人真有口福,我們餐桌上習以為常的許多食物是1600年代之後才引入中國的,例如南瓜、火雞、馬鈴薯、花生、番茄、鳳梨、玉米、辣椒、甜椒、蕃薯。

那是因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讓歐亞非洲與美洲發生物種大交換,中南美洲馴化的動植物才能渡海而來,落地生根,這是全球化1.0版。蕃薯、玉米等引入中國才使得清朝康雍乾盛世有了食物基礎,新墾荒地能養飽眾多人口,在公元1700年到1850年之間人口增加了兩億七千萬。

文青編劇們,以後拍電影、掰故事要小心,不只妲己吃不到葡萄,關公夜讀春秋也不可能拿花生米下酒,張飛餓了沒蕃薯可吃,沒玉米可啃;宋朝蘇軾燒得出東坡肉,做不出辣子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