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肌科學:打造美麗肌膚必修的科學課,學習正確的保養美妝知識》

醒報編輯部 2020/10/13 08:22 點閱 26811 次

人人都憧憬美麗的肌膚,擁有美肌便可以吸引眾人的目光。但要擁有美肌可不是那麼簡單,不僅皮膚問題有千百種,保養要注意的細節亦是複雜多樣。

而你至今為止的保養觀念又正確嗎?保養可不是將所有東西塗到臉上就好。帶你從最源頭學習肌膚知識,完整了解美肌的形成要素&正確觀念,用科學打造美麗肌膚!

從基礎的肌膚構造開始,學習身體的運作方式,以科學角度了解保養品成分、肌膚問題、防曬&保溼原理,並解析清潔、美妝產品的成分,以及鬆弛、皺紋、青春痘、黑眼圈等肌膚問題的成因。

我們的皮膚到底是什麼呢?皮膚是構成外觀的器官,當內臟生病時,皮膚就會出現異常,因此有人說「皮膚是內臟的鏡子」。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哺乳類動物當中,人類的色覺較為發達是為了要判別臉色,此外精神狀態會呈現在臉色上亦是眾所周知的事。

皮膚成擇偶標準

皮膚可說是反映心臟與內臟狀態的螢幕,而臉部的皮膚更是個人的身分表徵,因此皮膚一定要好便成了宿命般地理所當然。臉部同時是與人交流的第一接口,當人們看到對方的第一瞬間,就可以了解他的年齡、健康狀態、性格。

不光是外表,肢體接觸對於溝通也相當重要。我們只要看到、觸碰到人的皮膚,就能夠獲得很多的訊息。

動物在選擇配偶時,必須確認該個體身上沒有寄生蟲,健康、生命力強且很有活力。而人類便利用皮膚的美醜來當作判斷標準之一,或許依照肌膚的好壞程度來挑選配偶是件還蠻有道理的事。

肌理粗糙的肌膚」

這裡所說的「美肌」是只看皮膚的表面,因為我們無法看到皮膚的深層。而美肌的條件就是皮膚表面光滑潤澤。所謂的光滑,並非指皮膚完全沒有凹凸;皮膚有肌理(紋路),而肌理細緻就是美肌的條件之一。

請各位看看自己的皮膚。呈現網狀且有細細的溝槽密布,這些溝槽就是皮溝,而被皮溝圍住呈現菱形小丘的就是皮丘。皮溝分布較密且較淺的,就是「肌理細緻的肌膚」;相反的,皮溝分布較寬、較深,皮丘明顯且不規則的,就是「肌理粗糙的肌膚」。

如果看手指指尖,就可以看到皮溝構成的漩渦狀,這些漩渦便是指紋,指尖能夠做細部動作就是因為有這些指紋存在。皮溝的交叉點上有一些很小的孔,毛髮會從這些孔中長出,這就是毛細孔。當毛細孔大時,皮膚看起來就會很粗糙。

保濕、彈性很重要

肌膚潤澤是美肌的另一項條件。當潤澤度消失皮膚就會乾燥,而乾巴巴的肌膚當然不能成為美肌。因此,要預防皮膚最外側角質層裡的天然保濕因子、細胞間脂質、表面的皮脂膜等的水分從體內流失、蒸發。

肌膚的彈力也不容忽視。當皮膚失去彈力,就會出現鬆弛和皺紋。造成其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紫外線,也就是所謂的光老化。形成美肌的條件還有膚色。一般而言,住在日照強烈的熱帶地區的人,皮膚顏色會較黑,而住在寒冷地區的人皮膚則較白。膚色基本上是由黑色素和血液的顏色所構成。

隨年齡鬆弛的皮膚

痣、斑和雀斑等則用肉眼就能判斷。若皮膚上長斑,看起來年紀就會比較大對吧,但其實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上就會形成老人斑。

如上述,同一個人的皮膚也會因年齡而有所差異,就如同能劇的面具一眼就能分別老人和小孩的差別一樣,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的皺紋和鬆弛就會增加。會對肌膚造成損害的,就是紫外線、氧化、乾燥等,更極端的還有皮膚病;更不用說剝落的角質層、皮脂,以及汗垢、化妝品殘留等髒汙,當然也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追求美麗是肌膚的宿命,這當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就算只是皮膚,也會希望能變得更漂亮。

高機能多層膜

前面已經介紹了皮膚表層,不過包覆我們全身的肌膚並非只是一層皮而已,而是會經常更新的高機能多層膜。成人的皮膚面積約為1.6平方公尺,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皮膚從表面開始,依序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層。在皮膚上有毛髮、指甲、外分泌腺和頂漿腺等汗腺,以及皮脂腺等皮膚附屬器官,而這些器官便能讓表皮外觀有所改變。表皮的厚度約為0.2mm,從裡到外又分為基底層、棘狀層、顆粒層和角質層。

大部分的細胞都稱為角質細胞(keratinocyte,角化細胞),這些細胞最後會變成構成角質層的角質層細胞。表皮最深處有層基底膜,負責將表皮和真皮緊緊連接在一起。這層膜就是角質細胞的支架,維持角質細胞的正常增生及角化,並控制生理活性物質的穿透。

基底層是生成新角質細胞的場所,是由一層基底細胞所構成的。基底細胞為圓柱狀,約有10%是合成黑色素的黑色素細胞(色素細胞)。這些黑色素細胞若製造出許多黑色素,皮膚就會變得黝黑。黑斑和雀斑等即是由黑色素細胞作用所產生的,因此美白研究的對象主要都是針對黑色素細胞。

表皮層是死細胞

基底層的基底細胞會源源不絕地分裂,並朝向表層移動,形成棘細胞。棘狀層由棘細胞所構成,這些細胞看起來就像有棘突一樣地相互連接,在表皮層中是最厚的一層。此處細胞間的連接構造稱為橋粒,能使細胞間的淋巴液流動,讓體內老廢物質等能夠自由擴散。

顆粒層的上方為角質層,由角質細胞構成。這種細胞是無細胞核的死亡細胞,呈薄片狀,約10∼20層重疊在一起。越接近表面,細胞間的縫隙就會越大,因而剝離脫落。角質細胞成熟並轉化為角質層細胞的現象,就稱為角質化。

皮下組織的組成

在表皮上,分裂的基底細胞會依序往上推,最後形成角質層。像這樣經常性地更新轉換新的細胞層,就稱為新陳代謝,週期約為6週(依計算方式不同,也有28天之說)。皮膚有著相當精密的構造,為了使這個構造經常維持在新的狀態,細胞會不停地更新代謝。

真皮上方則可區分為乳頭層、乳頭下層(副毛細層)以及網狀層等三層,真皮層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等纖維,能夠賦予皮膚組織彈性。乳頭層至乳頭下層間的纖維較稀疏,但水分含量多,這對美肌而言相當重要。

皮下組織由結合組織和脂肪細胞所購成。當這些組織發達時,身體就會顯得圓潤,圓潤的身體則造就了女性的曲線美。脂肪的熱傳導率低,因此皮下脂肪對維持體溫相當重要。此外,多餘的卡路里會作為皮下脂肪儲存起來,但若攝取過多熱量,未來將會帶來各種不必要的麻煩。

隔外界異物入侵

第二項功能是保護身體避免外部刺激。最外部的角質層中有角蛋白纖維,即使是面對機械性刺激,也具備強烈的抵抗作用。此外,如果持續受到刺激,角質層就會變厚,皮膚也會變得更堅硬,像腳跟等處的皮膚就會比較厚對吧?

而具強烈抵抗力的不只有角質層。位於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堅固地交錯相疊,讓皮膚具有彈性,也讓皮下的脂肪組織能夠阻隔外力,就像一層保護墊般不讓內部受到影響。

而在人體最外層的皮膚,也有阻隔外界異物入侵的功能。以化學物質為例,角質層中的乳酸和脂肪酸能中和強鹼,讓鹼性轉為弱酸性。

對於細菌和病毒,皮膚也具有保護作用。角質細胞能夠合成天然的抗菌胜肽。此外,T細胞是皮膚的長駐細胞,當皮膚某處受到病毒感染時,能夠判別病毒的T細胞就會廣泛分佈於皮膚表面和毛孔,相較於全身循環型的細胞,T細胞是比較好的。

皮膚一方面會排除與己相異的物體,但另一方面也會因為過度的免疫反應而導致過敏。皮膚的防禦功能雖然趨近完美,但缺點是難敵精神方面的壓力。當壓力來臨時,朗格漢細胞與抑菌胜肽的數量就會減少。

防止水分流失機制

人類沒有水就無法生存。在亞里斯多德的四大元素說中,水就是其中一項,而水是在地球上極為普遍的物質之一。生物從海洋中誕生,進化後才移至陸地上生活,但體內的環境仍像海洋。新生兒體內約有75%是水,孩童約占70%,成人是60∼65%,老年人體內水分則佔50∼55%。而肌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維持體內的水分不流失。

為了要維持重要的水分,角質層展現了其優越的功能。最外側的是由三酸甘油脂、蠟及脂肪酸構成的皮脂,能夠防止水分蒸發。

薄膜「角化包囊」

細胞間脂質主要是由神經醯胺、冠醇及膽固醇酯構成,能夠預防水分蒸發,以及防止NMF(天然保濕因子)成分當中的胺基酸流失。此外,細胞間脂質的集合構造相當重要,它是由親水基及疏水基層狀聚集成的層狀構造,這種構造能讓水分無法通行(穿過)。

構成這個重要的層狀構造的必要條件,就是包附住角質層細胞的薄膜「角化包囊」(CE)的成熟。當CE成熟時,蛋白質的薄膜就會被脂質修飾,上方會吸附住細胞間脂質的親油部分,然後形成美麗的層狀構造。

如上述,NMF、細胞間脂質以及皮脂等能夠確實保護水分,不過只要任一條件不足,水分就會向外流失。此外,當肌膚失去屏障功能時,外界異物也就更容易入侵了。

皮膚需要適度保濕

角質層雖然有水分,不過這裡的水分是與角質成分結合在一起的結合水,讓角質保有其柔軟性。正常的水分含量比例約為30%,超過此比例以上的水分多屬於自由水,在蛋白質分解酵素作用下就會破壞角質層的構造,讓皮膚變得軟爛。

如果皮膚沒有適度保濕,就會產生乾裂、癢、不耐痛感與刺激等各種症狀。當皮膚乾燥,造成發炎的介白素1α就會停留在皮膚最表層,即使只是一點點刺激,也很容易引起皮膚發炎。

且在皮膚乾燥的情況下,朗格漢細胞也會增加,讓皮膚對於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在乾燥危機逐漸增加的現代生活中,皮膚的保濕尤其重要。

《美肌科學:打造美麗肌膚必修的科學課,學習正確的保養美妝知識》
作者:福井寛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