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減塑行動差 環團將推回收百科

林祐任 2019/11/27 18:50 點閱 16379 次
創新環保團體RE-THINK認為,垃圾減量必須從源頭教育做起,去年推出「海廢圖鑑」,預計明年初「回收大百科」問世。(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創新環保團體RE-THINK認為,垃圾減量必須從源頭教育做起,去年推出「海廢圖鑑」,預計明年初「回收大百科」問世。(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近年來淨灘活動在台灣正夯,然而國人卻每日製造出許多一次性塑膠垃圾,對此,創新環保團體RE-THINK認為,垃圾減量必須從源頭教育做起,去年推出有如怪獸圖鑑般的「海廢圖鑑」,明年初「回收大百科」將問世,期望讓民眾了解如何正確分類,以提升回收的比例。

國人環保知識不足

據環保署統計,自從2018年推動減塑政策以來,塑膠袋、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等逐步被禁用,更連續兩年超過4萬人參與淨灘活動,數百萬公噸海洋廢棄物被清除。然而,2018年台灣民眾每人每日垃圾生產重量達1.132公斤,創下2001年以來新高。環保署處長蔡玲儀表示,增加的垃圾量有可能是來台觀光遊客帶來的。

對此,RE-THINK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9月發放問卷,調查問題的根源何在,發現國人的環保意識和行動仍有落差。行銷總監王滋鮮指出,近7成的受訪者曾參與淨灘,但96%的民眾每天都會製造一次性塑膠垃圾,其中每人每日平均產生3種。

此外,國人的環保知識也不足。以寶特瓶為例,不到3成的人知道寶特瓶的材質,僅一半的人知道需要450年才能在環境中生物分解。RE-THINK共同創辦人黃之揚更現場考大家星巴克的飲料杯該怎麼回收,結果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原來僅塑膠杯蓋需要回收,PLA材質的杯身其實屬於一般垃圾。

淨灘就像抓寶

RE-THINK試圖以創新的方式提升國人的環保意識。2018年與RC文化藝術基金會、花旗銀行共同推出「海廢圖鑑」,將各種海洋廢棄物賦予「生命值」,並搭配逗趣的介紹,讓骯髒的海洋廢棄物有如寶可夢怪獸一般,淨灘就像在抓寶。今年更獲得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等6項國內外大獎。

有鑑於國人經常對什麼垃圾該回收不甚了解,RE-THINK預告明年初將推出「回收大百科」,彙整複雜的回收資訊,讓民眾了解垃圾的材質、如何正確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