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施凱文台北報導】軌道建設議題持續延燒。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日前辭去交通部審查委員一職,24日更與一群交通專家發出共同連署書聲明,呼籲政府建立公開且制度化的審議機制、進行更周延的評估及重新檢討台鐵「捷運化」、「立體化」政策。參與連署的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表示,應注重地方的交通需求,而非以政治口號吸引人民眼球。
連署聲明3訴求
日前張勝雄教授因桃園鐵路地下化,經費從308億倍增到1047億,憤而辭去審查委員一職。張勝雄於24日製作表單發起連署,要政府重新檢討,也號召相關產業共同推動交通建設審查法制化,包括台北市前交通局局長濮大威等交通專家都表示支持。
連署聲明指出,第一,因涉及的財政支出動則數百億、甚者上千億,影響的層面、時間、空間及對象廣又深。錯誤的決策會導致「蚊子建設」的誕生,國家級建設決策過程應該有更周延的機制,避免決策者以一己之見,造成社會資源無法彌補的損失。
第二,重大建設的審議過程應公開,政府審查委員會常有外聘委員的設置,外聘委員除了依其專業提供政府決策諮詢外,更是要用客觀的立場,作為公民社會監督政府的第一道防線。第三,重新檢討台鐵「立體化」、「捷運化」的政策,以免增加營運成本,嚴重限縮路線容量,衝擊台鐵所應擔負的運輸功能。
地方交通建設各不同
參與連署的前北市交通局局長濮大威指出:「不該先設地下化或捷運化的目標就去興建工程。」政府實施交通建設應先設想效益對地方發展好不好,規劃後再興建,就像「在阿里山上的人民不會需要高速公路。」
「每個縣市的交通建設計畫應該量身打造,而不是交通部設單一目標導向,然後地方政府跟進。」濮大威說。現在的交通部的執政思維肯定會造福工程業者,因為工程變複雜、經費大漲,卻對地方發展不一定是好現象。
平權不是消耗一樣的錢
濮大威舉例,像是嘉義市的鐵路目前只有1處平交道,要化解此狀況,可將該處道路以高架或地下道解決,還只需花費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經費。交通部長林佳龍提出的「交通平權」概念,濮大威則回應表示,政府該著重在解決地方人民的交通困境,而不是硬要在每一個地區消耗掉一定的經費。
他指出,目前政府的思維只想著用政治口號吸引人民的選票,而不是以專業導向,「屏東的鐵路高架化已經完成,但地方的人民有感覺到交通改善了嗎?」他肯定交通部長林佳龍宣示由中央積極涉入地方交通建設的決心,但也指出「交通平權」是將交通建設問題政治化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