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恐致經濟代價 台大籲能源轉型

林祐任 2019/11/12 15:49 點閱 14697 次
台大風險中心以3年時間完成的《鉅變臺灣》報告,指出若是持續發展低價、高汙染的褐色經濟和能源,反而將得到經濟發展的苦果。(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台大風險中心以3年時間完成的《鉅變臺灣》報告,指出若是持續發展低價、高汙染的褐色經濟和能源,反而將得到經濟發展的苦果。(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台大風險中心以3年時間,完成超過400頁《鉅變臺灣》報告,指出若持續發展低價、高汙染的褐色經濟和能源,反而將得到經濟發展的苦果。台大風險中心也提出6大能源轉型政策,包含參與式治理革新、外部成本內部化等,呼籲政府籌組氣候行動委員會等單位,以跨部會的力量解決問題。

五缺為舊典範

台大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過去台灣的國家發展都是以經濟為優先,而且是屬於低價以及高汙染的褐色經濟和能源。長久下來,產業將會陷入微利製造模式,喪失高附加價值產品競爭力,更會造成環境過度承載與惡化。台大風險中心預估,假以時日,台灣的褐色經濟與低碳經濟(歐盟等地)之間的成長差距將愈拉愈大。

周桂田指出,過去台商提出的五缺:缺電、缺水、缺工、缺土地、缺人才,其實是褐色經濟的舊典範,包括將減碳視為阻礙經濟發展等思維。

6大能源轉型政策

對此,台大風險中心提出6大能源轉型政策,包含參與式治理革新、外部成本內部化、永續電力市場、強化地方能源治理、工業節能優先以及啟動綠化資本流。

第一,參與式治理革新是由下而上提升民眾能源素養,藉此監督政府。根據風險中心民調,僅有32%知道臺灣電力主要來源,近6成不清楚2025年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第二,電價也必須反映外部成本,例如課徵能源稅,否則褐色能源的低價,恐削弱產業與大眾的節能誘因。

第三,永續電力市場應為低碳化、分散化、電氣化、數位化和民主化,例如歐盟的公民電廠。第四,中央和地方也應攜手推動能源轉型,為此必須提升地方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權責。第五,高汙染、低附加價值的產業要轉型,必須先促使企業節能,企業才有誘因投入研發創新。第六,對金融業施加壓力,藉由氣候風險的揭露,進而改善大眾的投資選擇。

跨部會力量

周桂田批評,過往三年執政黨雖標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能源轉型白皮書於2017年開始研擬,迄今卻仍未正式核定,亦未有長期且完整的治理對策。根本原因在於欠缺跨部會整合與政策優先性不高,例如2017年制定的「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其範圍遍及中央各部會,然而「環保署可以指揮其他部會就神奇了」。

周桂田建議,行政院應成立氣候行動內閣,設立氣候變遷會報,積極整合能源、運輸等部門之節電政策。更重要的是,應由總統府籌組氣候行動委員會,廣邀國內產官學界人士,以2050年為目標年,討論長期能源轉型策略。也應制定《氣候變遷法》,藉由獨立委員會監督以及預算審查,加速氣候與能源轉型政策主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