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溫差大 研究:增中風誘發風險

呂翔禾 2025/04/14 14:03 點閱 1899 次
國衛院14日發表研究指出,兩日內大幅度溫度驟升、驟降都會增加中風風險。(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國衛院14日發表研究指出,兩日內大幅度溫度驟升、驟降都會增加中風風險。(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兩日溫差愈大愈容易誘發中風,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要多注意天氣!」國衛院助研究員吳威德14日表示,團隊蒐集2001到2020年台灣中風健保資料資料庫與溫度資料發現,當兩日內氣溫驟降,超過攝氏14度時,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兩倍;驟升6度、16度缺血型中風會增加。一起合作的災防中心官員陳永明表示,盼未來可做為預警指標。

驟升驟降都誘發中風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吳威德的研究團隊分析2001至2020年超過110萬名首次急診中風患者的資料,還有期間的氣候紀錄發現,當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C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超過兩倍,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16°C則達到另一個風險高峰;當兩日內氣溫驟降超過14°C時,出血性中風的風險也提高2倍。

另外,超過35°C的極端高溫與低於16°C也會分別誘發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吳威德指出,綜觀1990-2010年死亡原因,中風為第二大常見死因,而氣候條件是促使中風發生的重要影響因子,但過去以日溫差危機的研究難區分是極端寒流還是熱浪造成中風增加,因此他以兩日內溫度驟升還是驟降作為研究設計。

增加氣候變遷研究

本研究已於4月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吳威德補充說明,高溫容易造成人體脫水、血液濃縮下容易凝結,會誘發缺血性中風;低溫則會影響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久了容易出血性中風,而中風除了對人體造成傷害外,負責照顧者也會有不小負擔,因此盼多以研究探討。

提供氣溫資料的災防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陳永明表示,氣候變遷的因為方案中很重要的是「調適」,也就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相關研究有助於未來作為高風險族群的參考,未來希望能與更多跨部門的單位合作,以了解氣候變遷在不同面相對民眾可能造成的影響。至於未來是否要制定相關示警標示,還要再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