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昇機父母多憂鬱 醫師:需先自救

張元融 2019/10/29 16:32 點閱 12852 次
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施佳佐表示,民眾可上網搜尋「台灣人憂鬱量表」,自我檢測是否有憂鬱症狀。(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施佳佐表示,民眾可上網搜尋「台灣人憂鬱量表」,自我檢測是否有憂鬱症狀。(photo by張元融/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因親子關係惡劣,導致憂鬱成疾的爸媽增2成!」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29日舉辦記者會宣導衛教觀念說,近年來憂鬱父母多為「直升機父母」,並以兩就診個案講解。直昇機父母可能是因控制慾、世代差異等原因,過度將生活重心放在子女,施佳佐建議,可將注意力拉回自身,「父母需先自救,才能助家庭度過憂鬱風暴。」

親子關係惡化致憂鬱

何謂「直升機父母」?施佳佐說明,此詞彙從新聞報導而來,意思是「始終盤旋在上的教養方式」,通常會「不由自主地過度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以負向或懷疑態度,過度解讀其行為」。施佳佐指出正確的教養觀念:教養方式必須隨著孩子的年齡階段而update,5~10歲時還可以時時盯著孩子,但是進入青春期後,就該適度放寬。

一位51歲男性高階主管,因為21歲休學中的兒子不適應對外的世界、整天宅在家上網且生活作息混亂,造成近一年來憂鬱愈趨嚴重。施佳佐認為,他過度關注兒子的一舉一動,擔心孩子的外來出路,心裡無法釋懷兒子的失敗,想要掌控卻又無力。每日的叨唸不停,也致使親子關係更加惡化,他也飽受憂鬱症之苦。

另一位愁眉苦臉、食不下嚥的70歲男性,自退休後幫忙照顧外孫,一直為「35歲小兒子的工作狀態不穩定」感到憂心忡忡,擔心兒子未來無法獨立。父子間一見面就是叨念,長期下來關係不睦。近期兒子又提離職,使父子雙方爆發激烈衝突,兒子憤而離家,甚至有「想與孫子一起去死」的念頭。

溝通模式、世代差異

施佳佐綜合看診經驗表示,憂鬱父母的問題,主要是出在「親子溝通惡化」,從一開始的有溝沒通,到後來的直接吵架,長期下來憂鬱成疾。她強調,父母需放下身段、以朋友模式的平行溝通,而非以「上對下」模式溝通。

「親子溝通障礙、被顛覆的傳統教養觀,多來自世代差異!」施佳佐也說,直升機父母渴望以「自身經驗或認知的世界」來幫助子女,並希望孩子能接受,但又無法理解「新世代所面對的問題與壓力挑戰」。施佳佐建議:應重建彼此信任的「親子關係」,而關係的圓滿需要透過溝通,溝通過程也並非不能有衝突,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意與善意。」

她也建議憂鬱症父母,可以「將注意力拉回自身」、「看見父母自身的盲點」、增加親子溝通時的幽默感與輕鬆對話,並就診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