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蛾類資料庫 AI助昆蟲保育

林祐任 2019/10/24 15:57 點閱 15521 次
人工智慧幫助中研院研究發現蛾類色彩與海拔環境的關係,同時人工智慧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可能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改變。(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人工智慧幫助中研院研究發現蛾類色彩與海拔環境的關係,同時人工智慧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可能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改變。(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昆蟲學家利用人工智慧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可望幫助解決保育問題,以及仿生材料的製造。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和資訊所跨領域合作,結合深度學習技術與2萬多張蛾類影像資料庫,發現蛾類色彩與海拔環境有關。這個研究成果光靠人類幾乎不可能發現,因此榮登知名國際期刊。

蛾類色彩奧秘

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沈聖峰打趣地說,這個研究題目是他和資訊所研究員陳昇瑋在茶餘飯後想出來的,有鑑於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應用愈來愈廣,想知道人工智慧能否發現蛾類色彩和棲息地海拔的關聯性。結果顯示,蛾類色彩多樣性會隨著海拔高度下降而增加,推論出高海拔的低溫利於吸熱的暗色適應。

沈聖峰表示,這個研究成果仰賴於人工智慧,以及農委會103位志工花了6年之久收集到的2萬多筆蛾類資料,人工智慧更是完成人類所不能及的工作。傳統測量動物形態的方法是人類主觀認定,然而人類觀察的過程中會簡化資訊,因此人類認定的重要特徵未必是重要的,人工智慧則透過演算法分析所有的資料,因此能為人所不能為。

根據研究建立的模型,決定係數甚至高達0.8、0.9,意味我們可以從蛾類的體色很準確預測牠所棲息的海拔高度,進一步幫助解決保育問題。研究成果也藉由了解生物色彩特徵,製造仿生材料。

人工智慧應用廣泛

陳昇瑋表示,目前人工智慧應用愈來愈廣泛,譬如醫學上發現可以由視網膜看出心臟病發的機率,以及從超音波看出腎功能指數,而不需要抽血。也有人研究只由聲音辨識長相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寫假新聞的能力也在成長當中。

人工智慧力量之強大,有人將其類比為電、火,陳昇瑋自己則將人工智慧形容成「人類有史以來最會找兩類資訊之間的關聯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