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遠離各種併發症

醒報編輯部 2018/06/23 10:59 點閱 13251 次

國中時,那時我只是個準備聯考的學生,每天就是努力讀書,卻發現體重莫名其妙地下降,還常常口渴、頻尿。原以為是念書太累,但後來口渴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我實在受不了了,便去看醫生。醫生聽了我的敘述,馬上要我去驗尿,結果發現尿糖呈現陽性反應。進一步檢查後,血糖竟然高達二五○mg/dl。醫生說我可能有糖尿病問題,得去大醫院檢查。

人生路上的震撼彈

到了大醫院,醫師立刻要求我住院,每天不停地抽血,驗血糖和注射胰島素,我和家人才發現我的問題好像沒那麼簡單。一個星期過去,口渴的問題隨著血糖值下降,慢慢獲得改善。但醫生也宣布我是第1型糖尿病患者,因為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得從外注射胰島素,所以我得學習自己抽藥、注射。此外還要定時檢測血糖,隨時掌握血糖數值。

知道罹病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尤其是我還得天天注射胰島素,總覺得自己好像得了什麼嚴重的絕症。爸媽一直想幫我找其他可以替代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我自己則是不明白,這種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在當時,一般人都沒有青少年或小孩也可能罹患糖尿病的觀念,身邊的人知道我生病後,都說我好可憐。這點讓我更無法接受,罹患糖尿病並不是我的錯,為什麼你們要這樣看我?

和死神搏鬥

好不容易接受了自己生病的事實後,我開始和身體「討價還價」。我想著如果我真的有糖尿病,那可不可以想辦法不用注射胰島素?於是,從芭樂葉、生木瓜、各種奇怪的草藥湯,我全試了。那陣子大概是剛好碰上第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以為自己的狀況變好,可以完全不用注射胰島素。

誰知道,我的精神愈來愈差。記得當時是高一上學期末,我硬撐著身體,把學校的考試都考完,拖著疲累身軀走回家後,我竟然在恍惚間昏過去,家人急忙把我送去急診,才發現是糖尿病酮酸血症。

醫師甚至發了病危通知書,要把我轉到加護病房。在救護車的偌大警鳴聲中,我的意識非常模糊,身體完全不聽使喚,即使醫護人員幫我插了中心靜脈導管、導尿管,我完全沒有掙扎的力氣。等我清醒,手腳能自由動作時,人已經在加護病房了,感覺像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回來。

接受「糖尿病」這個朋友

第二次住院的經驗,感覺很不一樣,讓我暫時脫離高中的繁重課業,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課業以外的事情。我告訴自己,不該就這樣對命運屈服,躺在醫院裡不是在等死,我必須站起來!同學們也來探望我,給我許多鼓勵。

而我也得到最重要的結論――就是我想要積極地度過未來的人生,我不要被糖尿病擊倒!即使需要注射胰島素,只要我能控制好它,依舊還是可以活出自己。

我試著將糖尿病融入生活中,把它當成人生的一部分,與它和平相處。經過這次的可怕經驗後,爸媽也不再相信各種偏方或是拉著我去做各種民間治療,而選擇回歸到正統醫療方式。

別害怕別人眼光

當然,建立自信心也是一個關鍵,因為別人如何看你,就端看你怎麼看自己。如果因為罹患糖尿病而覺得羞恥,想到注射胰島素和測血糖很丟臉,便會打從心裡認為別人是在鄙視你。但其實我認為注射胰島素、測血糖就和近視需要戴眼鏡般,只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才能活得有自信。

雖然「糖尿病」這個名字讓人十分有負擔,但我可以選擇面對疾病、主宰自己的人生,也可以不接受生病的事實、放任糖尿病的病情失控。而我決定選擇前者,把握自己的人生絕不輸給糖尿病!

兩數值助患病判斷

在台灣,常規的健康檢查都會有「空腹血糖」這一項,主要是檢測身體在平常狀態下的血糖值。但有研究指出,空腹血糖只可以篩檢出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另外還有兩個數值可以幫助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分別是「糖化血色素」與「飯後血糖」。

糖化血色素(HbA1c)也是透過抽血檢驗得來的。原理是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會形成糖化血色素,若血糖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也會愈高。因為葡萄糖黏著在血色素上不易脫落,加上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約為一百二十天,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可以反應身體最近三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

是指從食物進入口中的那一刻開始後兩小時的血糖數值。最標準的檢測方法是接受七十五克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至少空腹八小時,喝下標準七十五克的糖水後,等待兩小時後再抽血。這時的血糖值可以看出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

因此,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例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女性有多囊性卵巢、曾有妊娠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年過四十歲之後,每年除了要驗空腹血糖外,也要加驗糖化血色素及飯後血糖值,以免有漏網之魚,錯失了血糖控制的黃金期。

防治工作要及早

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檢測值介於正常人與糖尿病患之間的高危險族群。根據統計,台灣已被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二百萬人,而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者,也有五十至一百萬人之譜。

有些人的空腹血糖數值在一百以下,但是糖化血色素卻在五‧六%以上,這時除了考量各實驗室的儀器的誤差問題外,醫師會讓病人在一至三個月後再驗一次血糖,當兩次的檢測都超標時,才會定義為糖尿病前期。

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要盡早開始,千萬不能輕忽檢驗數據所帶來的警訊,當你發現自己的血糖檢驗數字落在糖尿病前期這一欄時,就要開始執行本書的保健計畫,做好血糖控制,改善後天的生活習慣,就能避免成為糖尿病患者!

隨時監控血糖

依據以往大型的臨床試驗,絕大多數是以糖化血色素作為和糖尿病併發症的相關指標。一般而言,若糖化血色素大於七%,則併發症的發生率,就會顯著地提高。

不過,糖化血色素代表著過往平均三個月的血糖高低程度,所以空腹血糖以及飯後血糖都會影響糖化血色素。過往,因為血糖監測不普及,抽血也往往只抽飯前,因此常忽略飯後血糖的升高。最新的研究指出,飯後血糖高比飯前血糖高,更會影響預後。

隨著連續血糖監測(C G M)的使用普及,血糖波動程度也被研究和併發症有關。所以不論是空腹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糖尿病患者其實都要嚴格控制,不

我的人生不被糖尿病控制:糖尿病醫師的自療筆記強化版!實行有用的生活管理,不靠無效偏方治療
作者:林嘉鴻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