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代,人民依然無法忍受失去的,是曾經引以為珍貴的信仰。
吳寶春麵包店上海展店,為平息中國大陸網友對他據曾說「死也不到大陸賺一毛錢」的抵制怒火,立刻發表「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以及力捧中共國台辦政策的「媚中宣言」。
然而不僅是媚中,吳寶春師傅麥方店還在高雄的臉書官網刊載了繁體聲明版本,內容也一字不改地將我國矮化稱呼為「中國臺灣」。此舉再又引爆台灣民眾怒火,在臉書聲名下的2萬5千迴響點擊中被怒按1萬5千「怒」,超過1萬8千則留言、近8千轉貼也一片將他罵翻。
曾說回絕中共
儘管吳寶春否認曾經逐字說過「死也不到大陸賺一毛錢」這句話,但在《民報》2016年4月的訪問中,他確實表示自己回絕了中資、台商捧著鈔票要他到大陸開店的邀約,「只想把全世界帶來台灣」。
報導中,吳寶春直言有很深的「台灣情結」和「為國爭光」的使命。當年揹著國旗,穿上「台灣代表隊」的制服參加國際賽,讓他有莫名的感動。亦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不輕易將麵包店帶出台灣:「如果我要走出去海外,我要代表的不是『吳寶春』、而是『台灣』,我想要把台灣的農產品一起帶出去,所以要更仔細思考。」
在香港《立場新聞》引述的報導中,吳寶春2012年電影《世界第一麥方》的放映更得到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現場捧場,力讚吳寶春的「台灣價值」。靠著這些「台灣之光」的形象光環,吳寶春麵包在第一間直營店開張時,獲得時任高雄市長陳菊撮合隆大營建,在高雄市黃金地段店面享三年免租金的優惠,賣著價格從來不便宜的台灣冠軍麵包。
吃台灣米、喝台灣水、享台灣光。對比今日聲明,吳寶春最大的挫敗,導致他「裡外不是人」的,就是這「前倨後恭」的人格信仰破產。
吳寶春的臉書聲明和解釋,台灣人無法接受。 (photo by 吳寶春麥方店-高雄店 via facebook)
人格不一致
近年國際社會民族意識高漲,兩岸更是早已存在深刻的政治和民族裂痕。早從張惠妹、王雪紅、周杰倫、郭采潔、戴立忍、周子瑜、宋芸樺…,在「媚中」和「台獨」之間的表態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鬧騰,早已見怪不怪。要真說在巨大的價值認同差異中,兩岸有什麼共同堅持,那就是看重「忠於自我」的誠信一致(integrity)。
做麵包、作歌手、做產品什麼都好,若認定自己是一個專業的職人,就專注做好品質。不要迎合民族意識、情緒綁架,說做的是「臺灣之光麵包/手機」、「要賣出臺灣人的產品」、「要吸引世界看見與進來臺灣」,把國家榮譽跟民族自豪感攬上身。如果真的說了也真的這麼想,就已沒有退路:請務必好好耕耘、好好實踐所信仰的「臺灣價值」。
堅持真誠信仰
反之,舉凡想用音樂交流拉近兩岸的「中國風」歌手,要成為「華人驕傲」品牌的創業者,也請專心致志走自己的文化商業路線。如此,哪怕反對者也會敬你是條漢子。或敬你真的可以不賺人民幣,或敬你內心熾熱的炎黃子孫魂;大家道不同而各擁其志,都有自己一番原委。
雄辯是銀沈默是金
兩岸議題儘管敏感,但過去安全下莊的人不少。不分中國大陸或台灣,理性見解仍是大宗,不會強逼一個素人背負政治大義。如果還沒能決定自己的信仰,不妨低調不要發言,不要混淆國族主義和專業分際,不要機會主義地去挑動兩岸民族主義這把火,表現得一副有真誠信仰卻其實沒有信仰。因為真誠信仰在這個時代是珍貴的;大家的玻璃心,你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