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台倡議主張 政治與藝術怎脫勾?

李牧權 2018/11/18 17:07 點閱 14358 次
導演傅榆(左)在金馬獎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希望有一天台灣能被看待為獨立國家,觸發兩岸關係敏感神經。(photo by 金馬獎官方照片)
導演傅榆(左)在金馬獎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希望有一天台灣能被看待為獨立國家,觸發兩岸關係敏感神經。(photo by 金馬獎官方照片)

【台灣醒報記者李牧權台北報導】政治可能不碰藝術嗎?因《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勇奪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項的導演傅榆,在得獎感言提及「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造成其後上台的中國藝人涂們回嗆「特別榮幸來到中國台灣金馬獎頒獎,我感到了兩岸一家親」,頒獎台瞬間變成各自表態的「統獨戰場」,之後大陸演員於典禮後全數缺席慶功宴,使今年金馬獎不愉快的落幕。

藝人常在台上表態

環顧國外領獎典禮,得獎藝人在頒獎台上表達政治立場其實是常見之事,單是今年香港的金像獎、美國的東尼獎、甚至全球矚目的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或頒獎嘉賓在致詞中發表個人政治看法的例子多不勝數。而這種做法,往往換來兩種結果:不是台下掌聲如雷,就是台下氣氛尷尬。

舉例說,今年4月香港金像獎頒獎台上,曾獲金馬獎男配角的香港藝人黃秋生致詞時,打臉成龍「沒有香港電影,只有中國電影」的言論,惹來台下一陣尷尬;6 月美國的東尼獎頒獎台上影帝勞勃狄尼洛更以髒話大罵總統川普,為難負責轉播頒獎典禮的電視台;3 月舉行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多位藝人則是利用台上致詞時聲援反性侵「#MeToo」運動,更是讓頒獎典禮顯得政治化,導致收視率創下史上新低。

藝術歸藝術 政治歸政治

以紀錄台灣街頭運動為主軸的「學運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獎本來已具話題性,再加上該劇導演傅榆藉致詞提及希望台灣獨立,除了惹來上屆金馬影帝涂們回嗆「兩岸一家親」,令坐在台下的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一臉無奈,也讓前來出席典禮的大陸演員不知如何是好,唯有以「缺席慶功酒會」與「不接受訪問」來避免捲入不必要的政治風波。

值得反思的是,雙方是否都能理解「藝術歸藝術,不希望有任何政治來干擾」,還是「影展是開放的,大家愛講什麼就講什麼,我們不能去限制,大家都是客人」?看李安回應這場小風波時,上述兩句發言所反映出的無奈與矛盾,正說明了這是個普遍的迷思。只是對已經敏感的兩岸認同問題,又投下了變數,令未來的金馬獎不知怎麼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