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聰明上班有撇步(20181029 CEO論壇- 陳玲玲、陳玉芬)

醒報編輯部 2018/10/29 19:22 點閱 28605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陳玲玲(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陳玉芬(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韓國總經理)
文字整理:許嘉琪、鄭吉峻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我們把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工作。一起來算一算,假設每天通勤時間1小時,工作8小時,稍微加個班,回到家一天已經過去10小時了,這時又想到明天要做報告、還有國外客戶要來,直到上床睡覺,我們的腦袋裡都還是工作。

被工作綁架

這樣看來,工作幾乎是我們的全部,尤其有些人晚上還要進修,每天回家看到家人,已經沒有力氣講話了。現代人就像被工作綁架,為了一份薪水,生活變得沒品質。說到這,好奇地問問兩位,你們的工時有多長呢?

陳玲玲:我年輕的時候工時非常長,現在稍微減短了。

陳玉芬:我認為當到高階主管已經不是工時的問題了,因為不論上班與否,我的腦子就是會無時無刻想到公司的事。比如說聽到颱風消息,立刻就會想到「會不會有哪個同事不能來上班呢?」無關時數,而是工作會在無形佔據你大部分的思考,這才是比較大的壓力。

等一等 停下來

問:沒錯,這是壓力與心情的問題。但長工時的狀況分為兩種,一種是workaholic(工作狂)。比方說,這個人是銷售員,他周一到週五工作不夠,周末還要自動加班去拜訪客戶,為了追求更高的業績。

另一種是他所選的工作本身要花很多時間,比如說電視台記者,早上8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回到家都已經很晚了,台上光鮮亮麗的記者其實工作時間非常地長。還好現在有周休二日強迫休兩天,不然大家幾乎都是在工作中。

最近有本新書《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今天不妨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應該如何面對工作塞滿生活的狀況呢?

有意識性的生活

陳玉芬:從讀書到工作,大概沒有人來教過我們人生是什麼?工作是什麼?大部分的聲音都是說「把考試考好,上個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賺錢升官當老闆,這樣的生活就很棒了。」

但好工作的定義是什麼?老闆的定義又是什麼?是用快樂來當衡量標準嗎?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過「有意識的生活」,去想: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件事的意義為何?

我曾經問過一個年輕人,他是個工作狂,熱愛工作、全年無休。問他累不累,他說很累啊,但還是寧可工作也不休息,因為他覺得工作比旅行有趣。對他來說,工作不完全是工作,看著業績增長,或是好好地服務一位客戶,都讓他覺得很開心;相對的,有些人一天只上班8小時還是抱怨連連。

這無關對錯,而是每個人怎麼認定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比起評斷「拿掉工作之後的人生剩下什麼」,我覺得思考「意義」是更重要議題。

問:太好了,我們也問一下玲玲,你怎麼看待工作與人生?

失去光環之後 你是誰?

陳玲玲:我認為在觀看人生時,應該問問自己體驗過什麼不同的事物。這個世界很大,有非常多東西值得我們去體驗。尤其到了退休年齡,我們更要問:「拿掉頭銜後你是誰?」你可能是某個公司的總經理,但是退休了,這個頭銜也不見了。

頭銜、社經地位,這些東西有一天都會消失,「那到時候你是誰呢?」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人可以透過旅行去體驗新鮮事物、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奉獻。問問自己有沒有死前不做會後悔的事,去尋找自己的意義,透過不同角度思考自己是誰。

問:也許工作可以給我們薪水、成就感,讓我們成長甚至快樂。但仍有些東西是工作所不能給予的。比如說家人的愛與關懷、人際關係和身體健康。有時,工作也讓我們無法奉獻自己,比如說想當義工,卻因為上班分身乏術。當然,工作也不能給予生命和信仰的滿足。

這本書問:拿掉工作你的生命還剩下什麼?提醒我們,當我們把工作當成神,全心膜拜它,把所有時間都交給它的時候,我們可能同時把很多東西丟棄了。想請兩位談談,除了工作,還有哪些事情能為你帶來很大的滿足?

每個階段的順序

陳玉芬:對我來說,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的優先順序。年輕的時候,正在學習專業、全心投入想被人看到,這個階段的我把工作當第一順位。接下來當了主管,有了孩子,開始懂得借用別人的手來做事,工作時間慢慢減少。就像我剛說的,當到了高階經理人,用腦的時間比較多,實際工作的時間比較少。

「安排」這件事很重要,不管在哪個階段,當你想要有意識性的生活時,你就要去安排。比如說告訴自己,在一個季結束後,就能放個假。

問:旅行?

陳玉芬:不一定是旅行,也許只是好好地吃早餐、出門散散步,只要放鬆、不想工作的事,什麼都好。我認為經過安排,就能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動力去想:再加油一個月就可以放假了!

自我調節的開關

年紀稍微大一點後,我發現自己能夠做一些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事。於是開始參加更多社團,和相同理念的人一起努力,看看能不能做些什麼,為別人帶來正面的力量。

做這些事也很辛苦,但它不是工作,對我來說有個區隔,是一種心情的轉換。我自己會安排很多轉換心情的時刻,就像調節自己的開關,而我也認為擁有控制這個開關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問:我想起來玉芬是扶輪社的社長。這就是你剛說的,參加一些社團,和一些朋友一起貢獻社會。

陳玉芬:對,用不同的方法休息一下,雖然最終要回歸現實,但這樣一個轉換讓我覺得有些東西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享受生命

問:我們也請玲玲分享,有沒有工作以外在你生命中佔據很大比例的事呢?

陳玲玲:我透過旅行讓自己有新的體驗,比如說我去過非洲,回到台灣就覺得自己太幸福了;比如說我看過北海道的雪,太宰治的故鄉、烤魷魚的列車。因為看了電影《齊瓦哥醫生》,所以我想去蘇俄,體驗齊瓦哥醫生那種雪地裡的浪漫。每一年我都會去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讓自己開開眼界。

此外我很喜歡美食,經常品嘗不一樣的食物;也喜歡電影,留了很多時間,細細品味自己選的影片,電影帶給我精神上豐收和滿足。我認為,一段辛勞之後可以對自己好一點,不一定要花大錢,但給自己一些享受的時間。

不同的滿足

因為年紀大了,我最近多派給自己一項功課:照顧身體。好習慣很重要,我希望自己老的有尊嚴,所以早睡早起,每天六點鐘起床,有紀律地運動,讓身體保持一個好的狀態。

有時候很後悔,為什麼讓工作佔了人生這麼大一部份。所以我從現在開始調整,給自己多一點享受和體驗,留下時間運動,陪陪朋友,也陪陪家人。我現在假日的早餐一定留給媽媽,也會和兒子一起去旅行、聊天,用這些美好的事物,把工作的比例沖淡。

問:我想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學習玲玲的時間分配,除了工作外,還有旅行、電影、美食和家人,要求自己運動、保持健康,這些都是現代人需要的。

我們需要各方面不同的滿足,各種心情的轉換。當把工作當成全部,永遠奔波勞碌,恐怕會變成一個很無聊的人。

有一本書曾經提到,工作要有效率,其實有「二八法則」。用20%做80%的事情,就可以用另外8成的時間做想做的事,要work smart而非work hard,但工作當中如何有小確幸,先請玉芬分享一下自己的小確幸。

審視時間善用行事曆

陳玉芬:我想每一個人,一天的工作時間很長,我通常會以一個禮拜來看,「這個禮拜大概要做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善用行事曆。我也會建議大家,先把要做的事情放在行事曆上面,並不是主管要求你記錄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自己去審視,到底把時間花在哪裡?如果你每個禮拜大概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並做出重點計畫,你就會發現其實有蠻多空餘的時間空出來,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比如說,上下班坐捷運時,可以聽歌、追劇、學習背單字、冥想或者睡覺,也沒什麼不好;但是你必須確認這兩個小時對你是有意義的。很多人覺得沒在工作時,好像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當你重新定義生活,就算是玩樂也放在行事曆裡面,當你做完行事曆上的東西時,你就會意識到已經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做到的話,你就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比如說吃東西、按摩。所以你可以訓練自己,讓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是有意義、可規範且豐富的。

主動規劃 樂觀正面

要達成這項作法,可能本身要樂觀、正面;因為如果每天抱怨工作,大概就沒有心情去想到這些。所謂的正面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以多參與公司內部活動,比如說聖誕節舞會、對公司福利提出建議,都能將自己的想法帶入,去關心生活上發生的事情,你就會覺得原來自己不只是一個小小職員。這個對於你的工作價值及工作表現,不會因為資深資淺而有所改變。

問:就是你要採取主動去規劃你的生活,不是被動的被交付任務。如果你在工作上採取主動時,就會有時間空出來,而不是像陀螺般原地轉動。

那我想請問一下玉芬,你覺得工作中如何去work smart,讓時間不會被綁得那麼緊,自己也會產生很多工作中的小確幸。

經驗預測 適時放鬆

陳玉芬:我覺得很多工作,當你有經驗時,很多事情大概都可以預測,然後先去做,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節奏,就不會有臨時事情做不完,出現加班的事情,我覺得那是一種疏通。

所以像有經驗的主管,他可以知道什麼事情會發生,可以讓員工先做,那一組的員工其實最不會加班,是因為主管有先見之明。所以有時候主管自己心裡要有數,要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先做,最重要、最急的事先做,做好事前規劃,就會比較好一點。

有時候也要懂得讓團隊放鬆,比如說我以前當總經理的時候去比較,笑聲最多的那組絕對會贏;苦瓜臉的、沒有聲音、每個人都愁眉苦臉的,一定會輸,這是我的觀察。因為你在輕鬆的時候,會有潛力與創意,團隊的感情也會好。所以我覺得有時候開會時,要講點笑話,當整個團隊漸漸的放鬆,潛力就會逐漸的冒出來。

今日事 昨日畢

問:有三個人在談他們的主管;第一個人就說,老闆很過分,今天交代我的事,明天就要完成,「我一天哪做得完?」;第二個員工就說,不,我們老闆比你們老闆更過分,今天交代的事,今天就要完成!「我只有八小時耶!」第三個說,你們兩個都不稀奇,我們老闆更厲害!今天交代我的事,昨天就要完成!

今天交代的事,當然有可能昨天就完成,因為你早就知道你老闆要什麼了。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知道,把孩子生下來,你要為他準備奶瓶、尿布、嬰兒床,不會等到小孩子都落地了,才在準備這一切。同樣,就像剛剛所說,提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老闆要什麼早都準備好了,不需要老闆push你,昨天就準備好了,所以永遠都可以堵住你老闆的嘴。

這有點像我們之前談過的「向上管理」,管理你的上司,不要讓上司來管理你,這是一個好辦法,這樣你可以work smart。下面我再請教一下玉芬,要不要給上班族一些建議,「如何讓你的工作變輕鬆?」而不是很沉重。

了解目標輕鬆工作

陳玉芬:我想要讓自己的工作變輕鬆,當然不要做就變輕鬆了,但是畢竟是一個團體工作,有一個公司的目標。我覺得第一個你要先了解「工作目標」,老闆要你做到的是什麼?如果你不清楚的話,根本沒有辦法去管理你的工作。能夠控制你的行程,是很重要的。

善用科技 適時休息

第二個當然要善用科技來做事情,比如說做行事曆、EMAIL、LINE,很多東西隨手就可以完成,根本不用再等很久的時間。記事本上每個都打勾,就代表你都做完了;再來就是花太多時間開會。開會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準備,這樣是很累的;倒不如來的時候,就報告自己要做什麼事情,然後在報告以前有一個共識,讓開會只要做決策就好,又可節省非常多的時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當你工作比較沒有效率的時候,時間就可以偷一點出來。像歐洲公司,就有休息時間,你就可以出去走個5分鐘,然後來一杯咖啡,或者是曬個太陽,也可以跟同部門的人,創造自己的break time,那個時間大家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其實效率會更好,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好玩的地方。

問:剛剛一直講到好玩,其實工作如果變成遊戲多好啊,我們請玲玲分享。

工作變遊戲 更帶勁

陳玲玲:我覺得當工作變成遊戲的時候,每天他會很想來上班啦,然後上班的時候也會很帶勁。好玩絕對是未來新世代,在職場上很重要的要求。

問:最近我們看到一篇報導,日本人現在流行在戶外工作,搭帳棚(笑);就是讓他們的工作變成比較有趣,而不是在一個硬梆梆的水泥森林裡面。

陳玲玲:這也就是我說,科技可以幫忙吧。就是說,既然你有一個手機,大家都可以做很多工作的時候,其實,雇主要想的也是怎麼樣去讓你的員工的工作比較豐富化,還有比如說performance review(成果表現)也可以把它變成闖關一樣。

上個月去Google參觀他們的辦公室,裡面就有打電動、打撞球的地方,然後你隨時就可以打撞球或者是打電動;還有固定的下午茶時間;所以他們就是有一些玩樂的氛圍,但是就是你要把事情做好。

問:好,今天非常謝謝兩位專家,在我們節目的分享。我們除了分享在工作之外,還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讓生活更有品質,而不是只有工作;而即使是工作時間這麼長,我們可以讓工作變有趣,而且會讓自己的工作方式更聰明,讓工作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