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美國政府「下令」台積電即日起停止向大陸企業供應7奈米或更先進晶片,其中美國政府「命令」的語氣令人氣憤,台積電難道是美國的公司?這種做法和以前的「帝國主義」有何不同?
護國神山被控制
在美國政府對其施壓的情況下,台積電的全球地位不僅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頂尖技術,更是國際競爭中的關鍵角色。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管控措施使得台積電的角色越發敏感和複雜,台積電是否會因美方的限制,淪為美國政策的棋子?
對於美方的強勢管控,台灣民間和學界的觀點多有質疑。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若美國進一步打壓台積電,可能只會讓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反而達成「讓中國再偉大」的結果。
謝金河的觀點反映出台灣部分民眾的擔憂:台積電若受制於美國利益,可能會使台積電在全球市場中失去平衡,反而讓中國企業更加專注於技術自立,並加速大陸國產化的進程。
是否擁有技術自主權?
政府對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設置了法律保護,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台積電的最先進技術如2奈米製程不得轉移至海外,這項政策反映出政府意圖將技術留在本土、維持核心競爭力的決心。這樣的法律保護看似能確保台積電的技術獨立性,但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以及美方的出口限制措施,仍使人質疑其在美國面前是否真的擁有技術自主權。
台積電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因美方限制而受阻,台積電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超過收入的百分之十,重要性不容小覷。中國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等急需台積電的先進AI晶片,以支持其技術發展。美國的禁令反而加速了中方對本土半導體技術的自立需求,也促使中國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快速發展。
台灣聽美國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積電似乎陷入了兩難之地。隨著美中科技戰的持續,美方對台積電施壓的程度可能加深,要求台積電嚴格遵守管制措施,甚至需美方批准才能向中國供應特定技術。這種情形不僅侵蝕了台積電的全球市場,更讓台灣失去政策自主權,這難道是台灣想要的國際地位嗎?。
從長遠來看,台積電如何保持技術獨立,並在美中競爭中求得平衡,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優勢不僅是台灣的經濟支柱,也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台灣政府和企業應考慮如何抵抗美方的壓力,並探索更多元的市場和策略,以確保台積電的競爭力和台灣的科技自主。
應積極參與國際協商
面對當前局勢,台灣有必要在政策上加強技術自主保護。儘管美方的利益使台積電受制於其出口管制,但台灣政府可以積極參與國際協商,並加強與其他市場的交流,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總之,台積電並不是美國的公司,台灣仍然應該要擁有自主權,不應對美國言聽計從,但在抵抗美國壓力的過程中會充滿挑戰,需要智慧以對。如何確保台積電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維護台灣的國際利益,是未來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立足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