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失衡引民怨 專家:供應鏈過長

譚有勝 2018/07/08 19:56 點閱 12249 次
專家表示,因農民受批發價格影響,造成搶種現象導致價格崩盤。(photo by Wikimedia)
專家表示,因農民受批發價格影響,造成搶種現象導致價格崩盤。(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針對產銷失衡問題,農業經濟專家黃璋如主任8日受訪時時表示,因農民受批發價格影響,造成搶種現象導致價格崩盤。她建議,政府應落實登記申報制度,讓農民按時登記產量、種植面積,以確保產銷調節空間。農業研究專家李武忠則投書媒體指出,由於國內農產品產銷供應鏈過長,政府應積極推動「短鏈」改革,縮短產銷流程,才能舒緩產量過剩的問題。

香蕉、鳳梨、火龍果價格崩盤引發民怨四起,近日更傳出木瓜價格每公斤12.6元,低於農作物監控價格。雖然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推出產銷失衡「三支箭」,包括加碼辦理外銷、加工、直銷各10%產量,但農民團體認為過去政府也在推動這些政策,並沒有實際的成效。行政院、總統府這幾日也緊盯農委會,要求農委會檢討產銷制度。

專家:源頭管控需做好

宜蘭大學有機農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受訪時分析,台灣是自由市場經濟,政府沒辦法強迫農民種植哪些農作物。但農民受批發市場價格影響,很多人會搶著去種價格好的農作物,一窩蜂的結果導致產量過剩、價格崩盤,最終只能請政府收拾殘局。因此,關鍵的原因在於「源頭管控」。

她建議,政府要解決產銷失衡的問題,必須落實登記申報制度的配套措施,讓農民能夠按時登記產量、種植面積,如果農民願意配合,價格崩盤前,政府便可提早啟動收購機制。如果有農民不配合,就沒辦法得到政府的補助。

此外,我國的農產調查制度一直做得不好,農委會必須設立一個專責單位去實地調查農作物產量,也應多利用衛星圖了解種植面積。此外,種苗業者是政府管控的特殊行業,如果政府能夠知道有多少苗售出,便能預測產季有多少量。因農民是弱勢團體,政府需要推動農民收入保險,以保障農民在價格崩盤時的收入,但因農民需付保險費,農民並不一定會配合,政府需要推出更多利誘措施,以鼓勵農民投保。

供應鏈過長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李武忠也投書媒體分析,要解決產銷失衡的問題,必須要將農業產銷供應鏈打掉重練。他分析,國內農產品產銷供應鏈過長,導致菜蟲的弊病不斷惡化,政府應積極推動「短鏈」改革,意即縮短產銷的流程,才能舒緩產量過剩的問題。

舉例來說,國外電商是直接與農民合作,而不是靠第三方轉介,只要透過冷鏈供應系統運送,便能以最生鮮、快速的方式將農產品送到消費手中,也能直接將利潤大幅轉移到農民手上。

李武忠也指出,農民生產決策是看市場價格好壞,但這種方式容易造成搶種的問題。他建議,政府應建立「強制性」農業種植申報制度,並設立天然災害救助、農民保險補貼等配套措施,以防止搶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