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世足補時逆轉勝 啟發人生之路 (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6/24 18:48 點閱 3989 次
2018世界盃足球賽成為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
2018世界盃足球賽成為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

2018世界盃足球賽已進入到第2輪的小組賽,精采的比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不斷刷新的紀錄,更成為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儘管台灣還無緣於這項體壇盛會,但球迷也不少;開幕賽當天就有高達255萬人次透過MOD就收看,差不多等於每9位台灣人就有1位,球迷的熱情可想而知。

「補時」改變結果

各項紀錄中,在俗稱「傷停時間」的「裁判補時時間」進球、甚至因而逆轉勝負的情況,是最扣人心弦也最激勵人心的。截至台北時間24日下午為止,本屆世足賽在傷停時間進的球已高達10顆,佔全部進球的14%,無論是進球數或是比例,都創下新高。

其中有4球改變了比賽的結果,更是叫人久久難忘,例如23日凌晨德國與瑞典之賽,在下半場傷停時間結束前的幾秒鐘,德國中場克羅斯自由球進球,最後德國以2比1贏了在上半場即進球領先的瑞典隊。

須有強健體力

能在傷停補時進球、以致於逆轉比賽的結果,由落後翻轉為領先、贏球,除了運氣的成份,最主要的是有強健的體力以及堅強的心理素質。一場足球正規比賽時間90分鐘踢下來,大部份的球員大概都已經精疲力竭,在體力嚴重不濟之下,要能發揮正常的實力,已是極不容易,如果又是處在一路落敗中,可想知壓力有多大!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抓到防守者那微乎其微的空隙、突襲進球,可想而知球員要多麼冷靜、多麼堅毅,絕不放棄也絕不慌亂。這真是「台下十年功、球場一秒鐘」才能有的表現。經歷千錘百鍊、即使到了比賽的最後一秒鐘、最後0.1秒鐘,仍然保持體能、球技與心理素質的水準,這正是明星球員的價值。

被逆轉滋味難受

從得勝的一方來看,在比賽終了前的逆轉勝非常過癮,但是從被逆轉的一方來看,滋味就完全不同了;憤怒、痛苦、悔恨、難以接受、自責…充滿心中、揮之不去。特別是防守那位臨門一腳踢進逆轉分的球員,如果承受壓力的心理能力不夠,恐怕身心都會受傷。這是隊友們要特別關照的。

當比賽出現這樣的場景時,總提醒著球員們,不論前面的表現如何,越是到比賽接近終了,就越是大意不得,因為隨著比賽進入讀秒,場上可能有球員的腎上腺素短時間大量分泌,製造出超乎尋常的表現。因此,在裁判吹響比賽結束的哨音前,落後者絕不輕言放棄,領先者也絕不能提早打烊;畢竟,球是圓的,任何變數都可能出現。

存心忍耐奔向前頭

《戰國策》有句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要走百里路的人,走到了90里的時候,也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換言之,越接近終點、越接近成功時,就越不能鬆懈,一定要忍耐、堅持到底,才能爭取到最後的勝利。

足球場上傷停補時的戲劇化變化讓人津津樂道,然而,這樣的場景豈不也可能出現在你我的生命情境中呢?因此,如同聖經希伯來書12章1節的教導:我們要學習「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