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損建物底層軟弱 老舊、私有應補強

楊蕓 2018/02/07 12:15 點閱 21676 次
黃世建分析,此次震損的建物底層多是做為商業用途的開放空間,具有軟弱底層的缺陷,加上地點位於米崙斷層附近,屬於近斷層衝擊。(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黃世建分析,此次震損的建物底層多是做為商業用途的開放空間,具有軟弱底層的缺陷,加上地點位於米崙斷層附近,屬於近斷層衝擊。(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花蓮震損的建物共同點包括建物老舊,且底層多是做為商業用途的開放空間,具有軟弱底層的缺陷,加上地點位於米崙斷層(俗稱美崙斷層、花蓮斷層,美崙至鳳林地區的一系列斷層)附近,屬於近斷層衝擊,使災情嚴重,」針對因地震倒塌的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建築物,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黃世建呼籲,政府應針對老舊、私有建物進行耐震補強,若涉及多位所有權,取得共識不易,建議讓公權力介入。

6日晚間11點50分,花蓮縣政府北偏東方18.3公里近海處,發生芮氏規模6.0強震,地震深度僅有10公里,花蓮當地最大震度7級,造成花蓮4處建築物倒塌或傾斜。

倒榻建物都軟弱底層

「1999年以前興建的老舊建築物,因耐震規範與建築技術不完善,導致耐震能力差。」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黃世建指出,回朔過去嚴重地震災情,包括2年前的美濃地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與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台北東興大樓與新北博士的家等建築倒塌等,都與這次的花蓮地震造成統帥飯店及雲門翠堤大樓等建物震損有相似原因。

黃世建表示,除了建物老舊,也可發現這些建築物的共同點,都是私有且供公眾使用的住商混合大樓、飯店、集合住宅等建築,「這些大樓的底層,都是開放空間作為商業用途,上層則供居住用途,具有軟弱底層的缺陷。」

坐落米倫斷層附近

「因此,政府應針對老舊、私有建築做耐震補強。」黃世建說,921地震後,政府曾推動老舊建築物耐震補強,目前全台校舍、警察局、消防局等公有建築補強效率佳,但私有建築推動卻陷入停滯,主因包括拆除重建或全面補強很難獲得業主100%同意,此外,私有建築涉及多位所有權,取得共識不易,建議涉及善意第三者權益時,讓公權力可以介入。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也從倒塌建物位置與橋樑、路面損毀的分布發現,地點皆位於「米崙斷層」附近,且距離僅在5百公尺範圍之內,受近斷層影響甚鉅,「近斷層的特性是位移快、速度高,地震波動也與一般遠域地震不同,地震後一秒的震波高峰,對10層樓以上大樓會產生共振效應,」凸顯政府針對私有建築物做耐震補強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