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高等教育又有重大變革!教育部27日舉行年終記者會,部長潘文忠宣布明年度將推動修訂《學位授予法》,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鬆綁大學系所分際。「未來大學生畢業可能有『系進院出』、『院進院出』或『院進系出』不同管道;碩、博士生不一定得發表論文才能畢業,可以成就證明替代」,潘文忠表示,將爭取列為立法院下會期的優先法案,「希望教育培養的不是等值的文憑,而是學生後續發展所需的關鍵能力。」
潘文忠提出,過去因太強調考試而限縮學生學習,盼能回歸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不僅12年國教已降低必修、增加選修,課程設計更有彈性,高等教育也有重大變革,如考招新制特別強調學生學習歷程,而日前通過一讀的《實驗教育》三法,也將讓實驗教育延伸到專科或大學。」
繼《實驗教育》三法、考招新制等教育法規鬆綁後,潘文忠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推動修訂《學位授予法》,目前已送到行政院審議,並將爭取列為立法院下會期的優先法案,「未來學生從某個系入學,經過大學多元修課後,可能從不同系所或院畢業,潘文忠說,「希望教育培養的學生不是等值文憑,重點在於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
《學位授予法》將納入「學院實體化」概念,未來大學招生和授予學位規則都將鬆綁。教育部次長姚立德進一步說明,以往大學各系所分際明顯,為了讓學生有多元學習機會,學校招生時不一定要以「系」招生,可以「院」招生,學生可透過跨領域課程依興趣彈性修課,「大學生畢業時可能會有『系進院出』、『院進院出』或『院進系出』不同管道,並依修習領域授予學生學位。」
「未來碩、博士要畢業也不一定要發表畢業論文,可用其他成就證明替代。」姚立德舉例,運動領域的碩、博士生可用奧運金牌等成就代替發表論文;機械領域的碩士生也不見得要寫論文,如果設計出一台很不錯的機器人,經過專家認可後,便可取得學位;除此之外,也將鬆綁學生可跨級、跨校修課,「例如碩士生能到大學部輔系,甚至到其他學校雙主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