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追求安定力量(20171225 觀看者)

邱慕天 2017/12/25 23:40 點閱 700 次

《觀看者》 The Spectator
英國脫歐 追尋的安定力量

今年聖誕季節,英國人的情緒有好有壞,但社會是分裂的。

大多數的政治和社會菁英對於脫歐感到難過。他們鄙視英國人民民主的選擇。但18世紀末時,埃德蒙‧伯克將自由歸功於「文盲的智慧」;威廉‧埃沃爾特•格萊斯頓認為,常民的選票確立了政府的道德性;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指出,日常經驗為人們提供了做出明智判斷的基礎。如此兩極的觀點又是為何呢?

《觀看者》認為,在18和19世紀,英國高尚的一神普救派、貴格會、衛理公會等宗教異議份子,從來不掩飾他們在庸俗的英國國教會會眾前的優越感。他們是法國人所稱的「國內流亡者」。這些覺醒進步和開明的元素成為《英國廣播公司》和《衛報》這些媒體的支柱,但他們其實一直是英國的極小眾,只是有著不成比例的影響力而已。

根據統計,英國儘管有48%選民選擇了留歐,但在類似「你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的選擇中,只有2% 認為自己是「歐洲人」、3%認為自己「既是歐洲人也是英國人」,不像法國懷抱大歐盟主義的人高達34%。因此,許多留歐的投票,有著來自身分認同之外的考量。

今日的英國雖不強,但也好過1938年的慕尼黑背叛、1956年西奈戰爭侵略蘇伊士運河的顏面掃地、1970年代卡拉漢政權搞到要跟IMF借錢紓困的經濟慘況、或2003年布萊爾政權與布希謀劃入侵伊拉克造成的人財兩失。今日的英國人依然保持著文明與雍容,卻比過去更謙和。脫歐表明了未來在全球的諸多危機和不確定性上,英國將以國家而非國際方式來面對。

許多政治理論家宣稱,未來將是大陸性跨國聯盟,甚至由精英領導的全球集團治理的「後國家時代」;但常民憑藉著自己的判斷做出了相反的選擇:他們選擇從自己所認識和信任的同胞身上謀求安定感、從他們能直接民主問責的政府上得到掌控感。

《觀看者》指出,英國脫歐的精神,就是「安定力量」,它尋求重建英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力,以及彰顯志同道合的國家可以在維護民主主權的條件下進行國際合作。如同威廉‧彼特所說的:自身的努力,才能拯救自己;自身的榜樣,才能幫助別人。
https://www.spectator.co.uk/2017/12/brexit-suggests-were-on-the-right-side-of-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