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選文出爐 《台灣通史序》遭剔除

楊蕓 2017/10/29 20:23 點閱 11227 次
邱乾國表示,《台灣通史序》因未符合「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決議換成《鹿港乘桴記》。(photo by 教育部提供)
邱乾國表示,《台灣通史序》因未符合「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決議換成《鹿港乘桴記》。(photo by 教育部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台灣通史序》在12年國教國文科推薦選文中遭剔除!針對108課綱普通高中國文科15篇推薦選文,29日教育部召開課審會討論。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因《台灣通史序》未符合「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決議換成《鹿港乘桴記》。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受訪時表示,《鹿港乘桴記》在描寫日本據台時的滄桑感相當深刻,「選得不錯」。

通史歧視原住民?

邱乾國表示,選文的流程是先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組以統編本、95課綱和101課綱的選文建立「選文資料庫」,並從中挑選出15篇推薦選文名單,包括先秦、漢魏六朝、唐宋、明清和台灣等5個時期各3篇,並另外準備16篇備選文章。

「選文原則包含依《原住民族教育法》之精神編選,避免將歧視原住民的文章納入,兼顧不同文類與本土素材,且要與當代的重要議題連結,最終選出15篇。」邱乾國表示,因課審大會認為《台灣通史序》內容涉及歧視原住民族,決議換成《鹿港乘桴記》,此案經在場43位委員表決後,以32位同意,過半數通過。

史觀因素遭汰換

然而段心儀不認同課審大會以文中提及「開山撫番」等文句,有「歧視原住民」之意為由刪文。「『番』字的解釋很兩極。」段心儀受訪時表示,之前在普通高中分組選文階段時,也有部分原住民青年團體認為「番」字只是當時對原住民族的稱呼,並沒有歧視之義,因此是否歧視有不同的價值觀論斷。

對於刪除《台灣通史序》,段心儀則另外提出兩點因素,「首先就是『史觀』的問題。」她說明,台灣通史序中提到台灣「起自隋代,終於割讓」,也就是把台灣視為中國的延伸,這與12年國教歷史科領綱的史觀完全不同,「歷史領綱的史觀認為,台灣一開始是海上的荒島,之後才有各個民族來到台灣,因此以現在台灣史觀的立場,怎能容忍『起自隋代,終於割讓』這類文字?」

段心儀接著指出第二個可能的原因,在於作者連橫的後代子孫,從連戰到連勝文,現在的執政者對他們的政治印象「不太好」,她無奈地說,「這也只能怪『子孫不孝,累及先人』吧!」

感慨,但也接受

至於《台灣通史序》被換成由鹿港文人洪繻在日治初期寫的《鹿港乘桴記》,段心儀認為「選得不錯」。她表示,這篇文章是描寫鹿港在日據之後,通商情景由繁華轉為衰敗的景象,「內容用字精緻,描寫清晰、有層次,也富有驚奇之感,不論在寫景、抒情兩方面都很不錯。」至於用字難易度,則與《台灣通史序》差不多。

「但仍有許多教師相當感慨。」段心儀補充說,「《台灣通史序》是連橫從台灣本無史,到歷經10年努力,編撰出台灣通史,更呼籲台灣人在日本據台後,應秉持發揚種性(台灣的民族性)精神,實在感人。」兩文相比,格局比較大,也值得年輕人深省,「當然《鹿港乘桴記》在描寫日本據台的滄桑感也非常深刻,延伸下去還是有很多內容可以闡述。」

23
29日課審會選出108課綱普通高中國文科15篇推薦選文。(資料來源:教育部 製表:楊蕓/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