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便宜富人? 專家:可激盪投資動能

鄭羿菲 2017/10/15 15:37 點閱 13512 次
行政院端出稅改「股利所得稅」降至26%,民眾質疑此舉「圖利富人」,但金融專家學者則放眼大局,降低稅制帶動經濟投資才是正途。(photo by edar on pixabay)
行政院端出稅改「股利所得稅」降至26%,民眾質疑此舉「圖利富人」,但金融專家學者則放眼大局,降低稅制帶動經濟投資才是正途。(photo by edar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針對稅改案遭疑股利所得稅大幅降至26%是圖利富人,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撰文指出,台灣稅制已足夠保障低所得者,此次稅改成敗在於能否「鼓勵投資」,將經濟成長率的餅做大,藉以提升勞工所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同地說,現稅制讓台灣充滿本國人變身的外資,導致內、外資差距達16%,讓租稅更不公平,稅改9月公布後,證券市場已有內資回流,證交稅達95億元,較去年成長78%。

稅改圖利富人?

賴揆日前拍板稅改採乙案,「股利所得二擇一制」,但不少人卻質疑富人所得9成以上都是股利,股利所得稅率從36.5%大幅降低26%,最大得利者將會是富人階級。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徐仁輝野也以104年報稅資料估算,適用稅率40%的人,平均每個納稅申報戶可減稅627426元,但一般民眾僅減稅4372元。財政部長許虞哲則解釋說,任何的所得稅減額,在絕對金額上一定是高所得者減稅較多,但整體比例上則不一定。

稅改增投資、GDP

「此次稅改的成敗,在於能否建立具投資環境競爭力的稅制,推動創新投資,把GDP的餅做大,進而提升基層所得,打破貧富不均。」魏啟林撰文指出,最高所得的2.5%戶繳納了65%的綜所稅(所得9709億元繳稅2033億元),而80%的一般納稅戶繳納稅率在5%以下(所得2.7兆元繳稅259.6億元),稅制已可照顧低所得者,20年來,台灣由於創新投資風險大,若不改善投資稅制,廠商將缺乏誘因承擔風險,造成資金氾濫與外流。

魏啟林認為,台灣約有35兆元流出海外,本土實體投資少,薪資無法提升就不易打破「貧富不均」與「經濟動能不足」的困局,以稅制鼓勵投資,提升勞工所得,遠比以稅制劫富濟貧有效得多。他說,「採兩稅分離的國家多採股利分離課稅、稅率不超過20%,香港、新加坡更是鼓勵免稅。」

富人重稅反收不到

「政府課富人重稅,不一定能課到更多的稅,過去弄死台灣的租稅政策,讓外、內資差距高達16%以上,台灣充滿了本國人變身的外資。」謝金河撰文認同地說,這些年他認識的上市櫃公司老闆,有9成都開外資帳戶,造成租稅更不公平,證交稅在前總統馬英九上台那年課徵了1289億元,但證所稅2013年上路,再加上富人稅,證交稅卻縮水成700多億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還把資本市場拱手讓給外資。

謝金河指出,稅改法案自9月公布後,證券市場已有內資回流的現象,9月股市日均量放大到1523億元,証交稅收達9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78%,假如稅改有成,證交稅將重返千億以上。

國際趨向降稅鼓勵投資

「政府必須盡力說明稅改『核心價值』是什麼?」一位前財政部高層官員受訪時也說,國際稅制的趨勢都邁向調降以鼓勵投資,讓富人有空間帶動投資,再帶動受薪人員的僱傭、薪資等,如美國、日本等,雖貧富差距會擴大,但受薪階級所得也能增加,而圖利財團是較極端的看法,難道台灣社會均貧會比較好嗎?他說,政府要從總體利益的高度上做決策、盡力說明,並取出最大公約數,同時產業「五缺」也得跨部會盡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