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要誘因 法規鬆綁是關鍵

譚有勝 2017/10/05 15:02 點閱 14678 次
中研院院士王平在記者會感嘆,台灣在升級產業,但薪資成長率卻降到1%,勞工對GDP保2也完全無感。(photo by譚有勝/台灣醒報)
中研院院士王平在記者會感嘆,台灣在升級產業,但薪資成長率卻降到1%,勞工對GDP保2也完全無感。(photo by譚有勝/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政府只要提供投資誘因並鬆綁法規,就能帶動產業發展。」中研院院士王平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了促進台灣經濟成長,中研院公布「經濟政策建議白皮書」,從6大面向擬定策略,提供政府施政方向。政府雖然在推行產業升級轉型,但業者卻面臨環評法、個資法等法規限制,導致經濟成長遲滯。他並建議,政府可以對中小型企業提供軟實力的培訓,為產業附加新價值。

因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兩岸關係未見好轉,台灣的國際空間也逐漸被限縮,只能靠經貿實力爭取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如今,雖然台灣產業有升級,但薪資成長率卻降到1%,勞工對GDP保2完全無感。因此,為了促進台灣經濟成長,中研院5日公布經濟政策白皮書,從六大面向,分別是產業附加價值、國際競爭力、就業創造、政府組織效能、人才延攬、及新興產業等面向擬定策略,盼能夠作為政府施政參考之方向。

創新產業受限制

中研院院士王平指出,台灣實質GDP成長率從8%降低2個百分點至6%,隨著台灣多次遭遇金融海嘯,從1998年的地雷股產生的金融風暴至歐債風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已經降低至3.82%。

王金平表示,雖然我國在推行人工智慧科技發展,並鼓勵應用在金融科技與醫療產業上。然而因為個資法限制的關係,導致在推行受阻。他也說,綠能產業近幾年成長也相當有限,其中以太陽能及離岸風電最為關鍵,其中所面臨的環評問題,更亟待政府解決。

環境是關鍵

「雖然政府提出『創新、前瞻、高科技』的口號,但政府也會犯錯,若將資源錯置,恐不利於產業發展。」王平也指出,企業做創新產業肯定會比政府做得更好,政府其實並不需要推廣產業政策,而是要建立正確的誘因與法規制度,如設立創投機構幫助更多的人才創業,才能夠推動台灣創新產業的發展。

王平強調,政府是為民服務而非獨裁者,不能主導特定產業的發展。他強調,「企業的人才肯定是在政府之上」,只要做好基礎建設、法規制度,台灣的產業自然能順利發展。他建議,政府可以建立創新發展的平台,針對特定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軟實力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培育多元技能,為產業附加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