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從禁止公務員吹冷氣政策,顯示政府在推動節能、綠能仍有進步空間。」能源轉型推動聯盟7日舉出地方推動節能政策的七大困境,宣布啟動「2017地方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監督73億的節電經費運用成效,「如何『捲動』民間資源」將是重點評比項目,強調推動節電不只是省多少電,更考驗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中央將推動「新節電運動」,以3年73億經費提供縣市政府推動節電,但經費能否被地方有效運用仍有疑慮。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舉出地方政府推動節能政策的七大困境,包括:中央與地方能源法規未完善、能源人才教育不足、未做完整的能源資料運用、地方政府缺乏能源專責單位、民眾參與綠能發展門檻高、住商部門節電措施不足、發輸配系統未分散風險。
「中央政府雖有提供地方經費,但地方政府沒有能力運用。」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能源局應建置用電資料庫,針對尖峰負載的貢獻與成長趨勢,依區域、用電類別、成長原因,做出潛力熱點分析,並盤點各區域分散式綠能發展的潛力,「先對症下藥,才能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幫助地方政府更精準地擬定策略。」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7日宣布啟動「2017地方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將針對地方政府的能源政策體檢,除檢視地方政府能否掌握地方能源的特性與潛力、推動地方能源自治條例、設置能源專責單位並整合各局處資源等,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說,「捲動」民間資源是評比的重點項目,也就是政府推動節能政策時如何結合民間力量,「不是只在政府大樓裡節電」,應把服務業、學校機構等不同類型的民間機構捲進政策。
洪申翰表示,由於各地用電條件不同,因此也會評比各縣市與2015年的各項用電成長率以及綠能發電量成長率,「我們重視的不只發電量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說,台灣的人均用電量在全球排名第12,其實是很驚悚的成績。」她補充,尖峰時段有哪些用電大戶,政府必須去盤點,「大用電戶應要負更多節電的責任,同時也有產電的責任。」對於地方政府推動節電,更重要的是「把節能概念放進既有政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