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繳了將近7萬元學費上韓文課,1堂課後因不適應老師授課方式想退費,卻只能退回5成…消基會12日指出,收費高昂的新型態補習班如:電腦技能、證照衝刺班,退費機制比照傳統升學式補習班的級距,讓消費者的權益明顯吃虧,呼籲政府應針對「升學型補習班」以外的補習班型態,規範出另一套退費辦法。
全台目前共有1.8萬間補習班,總數比便利商店還多,整體補教業年產值高達1700億元。但消基會1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各縣市現行的短期補習班退費辦法多是針對過去的傳統升學式補習班而訂定,而現代社會已有半數補習班是屬於電腦、語言、證照的線上數位課程,課表設計、上課型態、上課地點都與傳統不同,若退費辦法未與時俱進,將無法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消基會現場連線消費者林小姐,她於去年9月報名共計37個月、328堂的韓文課程,繳交6萬9500元學費,但上了1堂課後不適應老師的教法,向業者表達換班需求,業者當下承諾有新班,但過了1個月都還沒有開班消息,林小姐決定申請退費,結果業者依據「桃園市補習班退費規定」,退給只上過1堂課的林小姐一半學費。
目前各縣市的補習班退費辦法都以「退費申請的時間點」作為退費標準,細分為「開課日前」、「開課後但未逾全部課程1/3」、「已逾全部課程1/3」來決定退費比例,但消基會副秘書長徐則鈺指出,這種退費辦法是應過去的國高中升學補習班而生,由於補習班配合附近學區的學校行事曆招生,學生中途退出後業者不易再補滿座位,考量業者損失,才設計了依級距方式退費的方法。
「但現代社會大量出現的技藝補習班(電腦技能、多國語言、證照等),已經不受限於單一據點、單一課程,業者不會因學生中途離開而有大損失。」徐則鈺以林小姐個案為例說,她繳了將近7萬元的學費,只上了1堂課,卻因為「開課後但未逾全部課程1/3」的規定,僅能退回一半學費,消費者明顯是吃虧的一方。
消基會呼籲,針對新興的多元數位學習課程,政府應調整出更人性化的退費機制,規範出另一套退費辦法,才能最大保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