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安置率低 專家籲多給資源

鄭羿菲 2017/01/17 17:24 點閱 21963 次
民進黨立委李麗芳(左)、黃秀芳(右)召開「強化親友寄養資源」公聽會,聽取實務遇到的困難。(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民進黨立委李麗芳(左)、黃秀芳(右)召開「強化親友寄養資源」公聽會,聽取實務遇到的困難。(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孩子最適合成長的地方不應該是不熟悉的環境,但政府在暫時安置孩子時,『親屬家庭』卻是最少的選擇,實務上出現了什麼問題?」民進黨立委李麗芳17日在公聽會上表示。新北市社會局督導劉倩如指出,「評估親屬是否適合較費時,社工人員得承受時間壓力。」兒福聯盟處長林武雄說,「除了時間壓力外,社工單位也需要更多人力、資源,為親屬家庭提供更多協助。」

親屬寄養率低

家庭發生緊急狀況,導致父母無法照顧孩子的緊急狀況時,政府社工會在第一時間將孩子暫時安置在適合的家庭中,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中明定,安置兒童及少年時的選擇依序為,親屬家庭、寄養家庭及機構安置,但根據衛福部2015年的安置案件時,親屬寄養為176人、家庭寄養為612人、機構安置則有1099人,親屬寄養比例偏低,產生了實務與現況的落差。

李麗芳17日在「強化親友寄養資源」公聽會上表示,在家庭功能不彰、父母沒辦法照顧孩子時,應該優先親屬家庭的安置,畢竟最適合成長的地方應該是孩子熟悉的環境與親人,才符合對孩子來說最佳的利益,政府社福單位應努力在親屬寄養的推廣上。她詢問,各地方政府社會局在實務上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時間緊迫是難處

劉倩如說,在社工人員處理的第一線通常時間壓力非常緊迫,畢竟在緊急的安置下,得花時間找出孩童的親屬住哪、親屬是否有不良記錄、建構安全網不受原生父母侵害等調查,並判斷親屬家庭是否適合。

另外,北市社會局科長王惠宜也說,社工有時移出孩子非常倉促,要在當下找到合適家庭十分不易,更困難的會是跨縣市親屬家庭的評估,至少得花寄養家庭或機構安置2到3倍以上的時間,包括需委託外縣市評估、調查孩子是否有意願到外縣市成長等因素。

需要資源輔導親屬

「確實在第一線的社工人員,時間壓力非常大,要找到適合家庭真的不容易,特別是跨縣市困難更多。」林武雄指出,考量政府單位社工須負的責任,社工將孩子放入安置處所,但若出事將被咎責,這會讓社工人員選擇較不易出事的機構安置,因為很多家庭在評估都時間無不妥,但若將孩子放入後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孩子間的比較、親屬間複雜的恩怨情仇等。

「若政府真的要做親屬安置,真的需要多給一點資源。」林武雄建議,政府設計了一套課程給「寄養家庭」,照顧孩子的需求對寄養家庭來說,是全心全意的照顧,但對親屬安置時,親屬通常都在上班,要如何親力親為的照顧是需要政府思考該如何協助的,對民間公益機構來說可以採「個案輔導」協助,但對政府社工人員來說,就需要很多資源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