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幣美金匯率前幾天劇烈爬升,嚇壞了不少投資人跟企業主。當時外界多把矛頭指向美國政府,認為政府是屈從於美國關稅談判壓力,才會放手讓匯率上升。匯率上升影響層面廣泛、非同小可,不但讓台灣依賴外銷的中小企業利潤大減,甚至會關廠破產,面對這樣的危機,政府的危機處理也就更加重要。
陰謀論永遠是危機中不會缺少的主角,剛好台灣正與美國在舉行關稅談判,美國之前也的確關切過台灣的匯率,這一切順理成章地結合成美國這是這次匯率上升的幕後黑手。台灣的應對措施,則是由總統賴清德發布錄影講話,接著由央行總裁楊金龍召開說明會,強調美國絕對沒有介入匯率上升。但是這些說法卻沒有打動台灣大眾,反而讓外界覺得欲蓋彌彰,為什麼會如此?
匯率危機不能靠說
央行是台灣匯率的護國神山,行動永遠比講話更重要,外界只會質疑既然台幣匯率陡升,為什麼央行遲遲不伸手干預?這樣的操作就已經違背了過去央行一向過去給人的印象,政府如果要破解陰謀論,不是應該用具體行動捍衛台幣匯率嗎?光是解釋美國沒有介入,並無助於緩解危機。
匯率危機的最高點則是傳出,「南韓中央銀行行長李昌鏞6日表示,美國政府施壓亞洲國家,要求貨幣升值。」這立刻在國內炸鍋,中經院院長連賢明則透過臉書表示,經中經院會韓文同仁翻譯原文,和台灣報導的標題有出入,他大膽認為韓國不會直指美國施壓。其實這也看出了政府動作慢半拍。
政府單位反應慢
韓國中央銀行行長的言論,如果有可能錯誤翻譯,幾經傳播絕對會造成台灣內部動盪,那對台灣來說是重大國安危機。中經院雖然有相當的學術地位,但是畢竟就是一個智庫,這樣重大的危機讓智庫來幫政府說明,合適嗎?
更具權威的政府機構像是外交部呢?經濟部呢?國安會呢?政府的缺席讓謠言有機會傳遞,尤其在真相未明之前,中經院的說明是否足夠權威?而且還是透過臉書來發表,會不會又變成台灣政論節目的談參,各取所需來「盍各言爾志」,繼續藍綠毫無交集的互罵?
危機公關要搶快
台灣政府模稜兩可、掩蓋危機並非沒有前例,2022年8月,中國悍然發射5枚彈道飛彈,日本防衛省報告指出,有4枚飛彈飛越台灣上空。台灣完全沒有發布警告,直到深夜國防部說明,四枚彈道飛彈發射後的主要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對飛越的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所以沒有發布警告。這種輕忽的態度才是造成國人不信任最大的來源。
推算飛彈軌道並非難事,既然已經掌握落點在日本經濟海域,肯定也知道日本必定會強烈抗議,到時候紙包不住火,台灣百姓終究會也會知道這些飛彈同樣劃過台灣上空。明明可以事先警告群眾,避免恐慌,就是因為莫名的原因,事前未公布、事中未警告、事後未說明,讓國人對國安系統信心大失。
這次也是同樣的問題,台幣匯率陡升之際,央行就該有所作為,而不是虛無飄渺的表示關注,對安定人心毫無作用。
掌握民心 預告危機
台灣的確面對嚴重的國安危機,政府也很擔心國內民心經受不起恐嚇,但這絕對不是掩耳盜鈴的理由,尤其現在網路科技這麼發達、翻譯軟體俯拾即是,怎麼會以為國家可以完全掌控各樣的資訊、過濾各樣的警告?
當今的時代,只有搶先危機,才能預告危機,事後種種都可能被陰謀論所淹沒。期待政府在經過幾次公關危機後,一定要掌握民心、搶先出擊,這樣的公關ABC,政府真的不應該在誤判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