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鼠藥毒害草鴞 立委促加強防護

林亭妤 2016/12/21 17:30 點閱 35090 次
我國一級瀕絕保育鳥類草鴞。(photo by wikipedia)
我國一級瀕絕保育鳥類草鴞。(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大量使用滅鼠藥已造成獵食野鼠的猛禽中毒。立委邱議瑩2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保育鳥類草鴞在今年11月發現的死亡個體中,竟檢驗出同時含有3種滅鼠藥。對此,動植物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這些滅鼠藥屬於二代抗凝血劑,會殘留在死鼠體內,現已在積極開發新藥。

林務局也回應說,針對草鴞主要分布的嘉義以南地區,已有和屏科大、嘉大等大學合作進行野外草鴞族群的調查,日後會進一步做出草鴞習性的深入研究,以更好控制滅鼠藥的使用範圍。

資深鳥類生態攝影家周建廷受訪時指出,全台草鴞數量已不到50隻,但面對這群生性神祕、全台數量最稀有的貓頭鷹,高雄鳥會卻還在11月的高雄旗山山區中發現死亡的草鴞個體,4隻成功孵出的幼鳥也在親鳥死亡後消失,恐已凶多吉少,而造成草鴞冤死的罪魁禍首就是滅鼠藥。

「草鴞體內檢驗出可滅鼠、撲滅鼠、伏滅鼠3種滅鼠藥,其劑量都超過一般猛禽的致死濃度。」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沉痛指出,雖然滅鼠有其必要性,但當滅鼠藥方便取得又藥效強大時,農民往往走不回傳統滅鼠之路而改大量使用滅鼠藥,不只老鼠死後其藥效會滲進土壤,也間接毒害了獵食野鼠的猛禽。

動植物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對此表示,往年都會舉行的滅鼠週已在2015年停辦,因為他們發現老鼠只是短時間內大量減少,滅鼠週過後3~6個月,同地區的老鼠就會恢復原來的數量。防檢局呼籲民眾,應逐漸停用這些藥效會殘留在死鼠體內的二代抗凝血劑,試著從保育角度出發,改用捕鼠籠;或是針對老鼠的季節性氾濫,局部使用滅鼠藥就好。

「防檢局也在研究開發不會造成猛禽2次中毒的滅鼠藥。」馮海東如此說道。高雄鳥會則提醒,應提出具體的生物防治、滅鼠藥替代方案,好讓農民有所依據。

圖說:我國一級瀕絕保育鳥類草鴞。(photo by wikipedia)
圖說:立委邱議瑩(右2)2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農民與各界重視瀕絕的鳥類保育。(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