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電動車 業者:「國造」成分有限

邱文福 2016/07/08 00:14 點閱 24313 次
唐榮交台南四方客運的77路電巴。(圖:唐榮官網)
唐榮交台南四方客運的77路電巴。(圖:唐榮官網)

【台灣醒報記者游清淵特稿】工業局近年積極推動綠色產業,期減少碳排放並兼顧經濟發展,新一期電巴計畫就是以多元場域驗證模式,向10年造1萬輛電動巴士邁進。但事實上整個政策卻只是補助國造電巴,禁止國外產品進口。如今,包括唐榮、華德等所謂「國造」電巴,都是從中國進口關鍵元件,「國造」成分有限,且客運業者在獲得補助購車後多數停駛,整個電動車產業形同為中國作嫁,等同拒絕自由化競爭。

圓誰的夢想

經濟部工業局為了推動「十年萬輛」,這個有如15年前中國科技部以「十城千車」專案取代先前的「一步到位」說法,補助中國汽車企業,意圖培植國造車廠實力。然而中國汽車總市場雖然已超過2千萬輛,居世界第一,卻依然無法讓中製車輛、電車馳騁中國,遑論獲國際肯定或攻佔國際車市。

至於我國,電動車產業發展至今,先是以納智捷列優先而推走美國特斯拉,繼而改支持大巴,卻使得原先最被看好的立凱轉售中資為主的香港上市公司「事安集團」,形成獨厚國內與上海申沃(上汽集團與瑞典Volvo巴士公司合資)合作的唐榮,及以香港中港車身廠為主的華德動能兩家。工業局6日記者會表示,我國智慧電動車技術突破,已能勝任特殊高山環境維持長時間運作,不禁令人懷疑。

工業局也宣稱,「我國」電動巴士製造國產化程度很高,性能品質都受肯定,除了營運短途觀光外,將續往大量載客的都會巴士努力,惟目前電池技術尚有不足。有業者私下笑稱,多數元件明明來自中國,所以那個「我國」究竟是哪一國?

開放或依中

加成交通公司總經理鄭榮華表示,過去電動車會有電壓不穩的問題,目前已採資通訊技術克服。但他也承認前述這些主要元件來自中國的車型,雖經「改造」後性能提升,目前技術下只能充電至8成,且其電力僅可行駛120公里。

工業局表示,目前有約200輛電動巴士運行,其中桃園47輛最多,立凱則曾與福和客運的北基路線合作。如今繼續積極推動綠色產業,有心藉由台灣資訊產業、電力供應及合適地理環境等發展電動智慧車產業,向「十年萬輛」電動巴士努力。

業界認為,政府除補助客運業者購買電巴之外,更應設法提高電巴營運的可靠度,這項政策才有機會成功。此外,在電巴採購專案應考慮一定的「量化」,否則過低的數量根本不可能建構真正的研發管理團隊;業界建議,我國根本應該開放國際電動車輛進口,透過自由化的競爭,從中學習真正的機電整合與相關運營管理,而非以國產為名卡死整個產業生機,又讓業者無緣參考。

http://auto.sohu.com/20121229/n361989256.shtml 中國汽車產業八大遺憾
https://www.ctimes.com.tw/art/print.asp?O=HJW4CCHPDBMARASTDO 中國電動車大躍進
http://finance.ifeng.com/news/region/20120110/5424108.shtml 十城千車工程落空
http://www.racev.com/about.htm 華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