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導的《師父》是部風格獨特的武俠電影,迥然不同於我們看慣的港式武俠,雖然也有精彩的打鬥戲,但與為電影美感而加上特效的花拳繡腿不同,看起來更像是拳譜刀法的演示,而除了武打招式之外,迅速開展的江湖險惡劇情,節奏之快令人目不暇給。
這部片子是大陸導演徐浩峰的第三部武俠片,也一如前兩部都是改編自己的原著小說。他導的前作<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入圍了金馬獎第48、49屆的最佳改編劇本。
劇情交織武學氣魄
片中有武學、武林秘辛、兵器奇觀、爾虞我詐的江湖、奇特的師徒關係既真實又殘酷、亦師亦敵,速成的夫妻關係既現實又浪漫、朋友關係則如履薄冰、瞬息可變。因為劇情轉折多,所以演員都屬演技派一時之選,男主角廖凡雖非練家子,但文戲武戲都有可觀。
徐浩峰是擅長民國武林史的大陸知名小說家,他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拳,又因擔任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的編劇,而深入研究了詠春拳,武學淵源深,使並非武行出身的他,擔任此片的武術指導,得到了金馬獎去年度的最佳動作設計獎。
依據考據,天津是民國後的武術中心,1912年開設了中國第一家武館,故事背景則設在1932年軍閥各據山頭的年代,因為軍人接管商會涉足武館,使得江湖風雲詭譎更趨險惡。
踢館規矩暗藏陰謀
廖凡飾演來自南方擅長詠春拳的陳師父,當時詠春拳只是南方的小拳種並無知名度,為了要在天津揚名立萬,他應天津武館龍頭老大鄭山傲(金士傑飾)之邀,教授徒弟小耿(宋洋飾演)去踢館,因為當地立下規矩,只要打敗八家武館,師父就可以在當地開館授徒。
但鄭山傲真正的意圖是要依當地的潛規則,在小耿踢館打敗第八家後,各武館會聯手請出高人來擊敗小耿。鄭山傲幕後操控要擔任那個最後出手的高人,在退隱江湖之前保有天津武行頭牌的名號,只是這個完美的計畫卻被他自己的徒弟破壞了,進而釀成武林的腥風血雨。
對白為點睛之筆
徐浩峰不同於一般成名小說家跨行跳出來當導演,他原本就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導演課多年,他的導演手法嫻熟,運鏡及場面調度沈穩,時有新意。
而劇本對白精闢,處處可見機鋒,這是他的強項。例如陳師父明知徒兒貪慕師娘美貌,師娘向他抱怨徒兒眼光不正,他卻說:「等他練上了拳,他就不看了,他會敬我如敬神。」與鄭山傲合謀犧牲了徒弟,良知未泯的陳師父自嘆:「毀一個天才,成就個門派。我不是師父,是個算帳的。」、「武館不出人才,因為不教真。」或是最後出面解決紛爭的天津武館第二把交椅鄒館長(蔣雯麗飾),勸說武館群眾時說:「我們是武行,不是政客黑幫。」
兵器、演員成就巨作
片中呈現的武術猶如拳譜或刀法的實戰演示,而且是近距離的凶險交手。在陳師父殺出重圍的最後一搏,是場長達十餘分鐘的長巷短兵相接的戲,陸續輪番上陣了十餘種的兵器,包括詠春派的八斬刀、六點半棍、子午鴛鴦戟、戰身刀、單鋒劍、三尖兩刃刀、岳飛刀、方天畫戟、日月乾坤刀等。
本片請了不少資深武打明星客串,例如香港知名武術指導熊欣欣,在一開場就現身被踢館;年已七旬的老牌武打明星陳觀泰,也舞起殺氣騰騰外形似鍘刀的戰身刀;以及戴立忍使出奇巧的子午鴛鴦戟,雖然他們都只有一句台詞,但也令武俠迷大感驚喜。而片中還精心安排插播了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的片段,讓電影迷也一窺堂奧,向武俠片致敬意味濃厚。
不過導演刻意描繪當時華洋雜處的天津,反而成為這部片子的唯一敗筆,洋人男女穿著簇新的服裝走在街上,街上擺攤賣茶湯的女子是個絕色洋妞,大隱於市刻意低調的陳師父在片中卻換了好幾套講究的中西式服裝,這些都顯得與背景環境有些杆格、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