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黃捷台北報導】「隱地其實當年想做影帝,不過他更適合做隱藏的土地,挖掘文壇的明日之星。」作家張曉風17日談及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對他做為伯樂的識才專長肯定不已。她說,當年隱地在出版社反對下,執意收錄一個不到20歲的小夥子的作品,而事實證明,「隱地是對的,那個小夥子就是林懷民。」
隱地、張曉風及席慕蓉在17日在世貿一館舉辦的台北國際書展「文學的桃花源:隱地與爾雅作家群」座談會上,話起在文壇上相識幾十年來寫作出版的回憶,由於三人私交甚篤,對談起來節奏明快且笑料不斷,慕名而來的讀者座無虛席,興味盎然,現場彷彿一場文學沙龍。
張曉風爆料,隱地其實當年想做影帝,不過雖然外形適合演戲,但在外人眼中,他更像隱藏的土地,「他是詩人,擅長挖掘文壇的明日之星。」張曉風說,當年隱地想找一群年輕作家共同出書以代表新生代文學,卻為一位年僅十七、八歲的小夥子的作品不惜跟出版社槓上,「但隱地看對人了,那個小夥子是林懷民。」
張曉風說,隱地對文學出版充滿理想,但她和席慕蓉卻能不靠寫作維生。「我卻怕妥協。」她擔心生活現實壓力,會犧牲掉寫作品質,反而失去對文學的熱情,從事了教職。張曉風也對於隱地創辦爾雅出版社一路走來的堅持感到佩服,「他沒有文化部支持,是靠自己走出來的,這一段出版史很光榮。」
回顧40年來的出版夢,隱地本人卻感到遺憾。他說,40年前,他希望每條街都有一家書店,結果現在360個鄉鎮有240個鄉鎮沒有一家書店、文具店,他憂慮無法靜心閱讀的世代恐回到蠻荒時代。他也盼能將年度小說選往回做到民國38年,「透過小說可以知道歷史,了解當年的人怎麼生活,社會學家更能藉此研究當時社會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