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期間,各種大大小小的爆料訊息籠罩著台灣,「爆料」的重要性與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候選人的「政見」,成為左右選舉成敗的關鍵。如今,大選雖已落幕,小型的補選和未了的選舉官司仍在進行,因此,圍繞著「反黑」和「濫權」等議題的爆料仍無日無之。
不過,這一類選擇性的爆料非常功利主義,而且常常只是小打小鬧,用擠牙膏的方式,釋出一些打擊對方或對己有利的訊息,眼看態勢不對又會急忙顧左右而言他,或是淪為爆料名嘴浪費言論空間的工具。
挖掘真相的記者
然而,那些為了公益目的和正義原則對敏感議題進行深度調查的新聞記者,他們以清晰頭腦和非凡勇氣不屈不撓地挖掘事件真相,在掌握足夠證據之後在媒體上爆的料,往往是「動搖國本」或「撼動權威」的大料,足以在史上留名。以下幾部爆料電影,非常值得觀賞。
首先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爆料「水門事件」的經典電影《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1976)。原來發生在1972年華盛頓特區水門大廈被人闖入行竊的尋常事件,經《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卡爾·伯恩斯坦和鮑勃·伍德沃德的聯手調查,發現這是選舉醜聞。
經典電影《大陰謀》爆料發生在1972年華盛頓特區水門大廈被人闖入行竊的「水門事件」。(電影劇照)
談《推倒白宮的男人》
時任美國總統的理察·尼克森竟牽涉其中,整個內閣試圖掩蓋事件真相而不斷造假並阻撓國會調查,經郵報率先爆料後形成政治海嘯,導致尼克森於1974年宣布辭職下台,開史上未有之先例,影響深遠。由艾倫·帕庫拉導演,德斯汀·荷夫曼與勞勃·瑞福主演的本片,忠實還原整個事件,已成為新聞學的教科書。
在片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神秘線人(Deep Throat)身份一直成謎,直到2005年,馬克·費爾特才站出來承認他就是「深喉嚨」,當時他是聯邦調查局(FBI)的副局長。他的個人事蹟後來被拍成劇情長片《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2017年),由連恩·尼遜主演,亦值得參照。
馬克·費爾特的個人事蹟後來被拍成劇情長片《推倒白宮的男人》,由連恩·尼遜主演。(電影劇照)
偽情報、促戰爭
美國政府的另一重大政治醜聞,發生在小布希總統當政的年代。他們為了替「911事件」找人揩黑鍋,竟然偽造情報,用一連串的謊言指稱伊拉克支持恐怖分子,而且還「擁有大殺傷力武器」,遂於2003年3月公然揮軍入侵伊拉克,要拔除海珊政權,從而展開了長達近十年的二次海灣戰爭。
當時華府記者一致同仇敵愾、甘心作總統發言的傳聲筒,但獨立媒體奈特·里德報業的記者強納森(伍迪·哈里遜飾)和華倫(詹姆斯·馬斯登飾)嗅出不尋常的味道,乃展開深入調查,希望透過跟決策核心的接觸,揭發出這次宣戰的背後動機。
在報社老闆約翰(羅勃·雷納飾)及資深戰地記者蓋洛威(湯米·李·瓊斯飾)的支持下,他們終於了解真相,可惜為時已晚,多少生靈已因無良政客的貪婪而犧牲。羅伯·雷納導演的《震撼真相》(Shock and Awe,2018)就是講述這個真實故事,影片頗具可看性。
《震撼真相》是演二次海灣戰爭的起始讓獨立媒體奈特·里德報業的記者強納森(伍迪·哈里遜飾)和華倫(詹姆斯·馬斯登飾)嗅出不尋常的味道,遂開始深入調查。(電影劇照)
《焦點追擊》叫好叫座
至於叫好又叫座的爆料電影,一定要提到數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焦點追擊》(Spotlight,2015),本片描述波士頓環球報「焦點追擊」小組的幾位記者,針對波士頓教區的神父猥褻兒童而被起訴的案件進行深入調查,發現這是教會高層長期包庇醜聞的結果,涉嫌的神父竟高達87名。
報社頂著龐大壓力把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調查公諸於世,重重打擊了天主教的光環形像。本片堪稱是表現記者和編輯合力進行聚焦採訪發揮出非凡威力的示範作。
至於近日在台公映的《她有話要說》(She Said,2022),則描寫紐約時報兩名女記者梅根·圖伊(凱莉·墨里根)和茱蒂·坎特(柔依卡珊)如何踢爆好萊塢名製片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女員工的真實事件,點燃起MeToo運動的熊熊烈火。顯然,八卦的威力也不容小覷!
《她有話要說》則描寫紐約時報兩名女記者梅根·圖伊(凱莉·墨里根)和茱蒂·坎特(柔依卡珊)如何踢爆好萊塢名製片人性侵女員工的真實事件。(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