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黃捷台北報導】「台灣過去能成功發展,是因保有多元文化寬容的價值,未來更應如此。」研究天文學30年的葉永烜教授獲19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致詞時,將相對論公式「E=mc2」另類地解釋成「Earth=Multiple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說明地球因多種不同文化和文明和諧相處,才能夠永續發展,期許台灣珍惜多元價值而變得更為強大。
第19屆國家講座暨第59屆學術獎頒獎典禮21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行,國家講座主持人從33件申請中選出7名,學術獎從130件申請中選出12名,其中葉永烜與季昀教授都是第二次獲獎,獲頒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教育部長吳思華致詞時提到,評選門檻嚴格,獲選的都是經層層審查後脫穎而出的優秀學者。
代表國家講座主持人獎致詞的葉永烜教授,出生澳門、臺灣長大,赴美求學離臺50年後再度落腳臺灣,鑽研天文已30年,獲美國太空總署頒發榮譽勳章的他,曾利用鹿林天文臺望遠鏡,進行大型巡天觀察,讓臺灣在時域天文研究也佔一席之地。
葉教授致詞時將相對論的公式解釋為「 Earth = Multiple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他說,地球必須讓多種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和諧相處、寬容待人,才得以永續發展;他也引述2015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的發言,「有些國家為了選擇變得強大而拋棄自身價值。」藉此勉勵台灣能堅持自身價值而變得強大。
「成功的教育不是只讓前10%能發揮所長,而是後面10%也能夠發揮所長。」曾任中央大學副校長的葉教授也十分關心教育,他認為少子化不一定是危機,將其視為轉機,反而能藉此提高台灣高教品質。
國家講座主持人獲獎者為國立中央大學葉永烜教授、清華大學季昀教授、宋信文教授、江安世教授及國立臺灣大學郭光宇教授、高嘉宏教授及陳銘憲教授。
學術獎得獎人12名為中央研究院林滿紅研究員、吳素幸研究員、陳瑞華研究員及黃柏壽研究員,國立交通大學馮品佳教授、國立中央大學阮啟弘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李瑩英教授、傅立成教授及廖婉君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果尚志教授及陳信龍教授,國防醫學院司徒惠康教授。